黃秋蘭
(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醫院檢驗科,上海 201802)
學習科學發展觀,要結合科室自身實際情況,要認真貫徹執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必須堅定不移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全體黨員的莊嚴使命。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新技術、新理論不斷豐富檢驗醫學,使檢驗醫學逐漸成為一門系統、科學的獨立二級學科。臨床檢驗工作者應由局限于實驗室內“化驗員”逐步向為臨床提供檢驗信息咨詢、參與臨床診斷治療的檢驗醫師的職能轉變。抓住學科建設這一主線,全面推進醫院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學科建設之路。
保證檢驗質量是檢驗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臨床實驗室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醫療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求,更是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之必須。一個不準確或不真實的檢驗結果將誤導臨床醫生對病人的治療和處理,影響病人的治療安全,甚至導致病人死亡。質量監控是檢驗科日常一項繁雜而嚴謹的工作,科室應視每份標本為一個病人,對標本檢測進行全過程的質量跟蹤和監控;如標本的采集、運送、接收、保存、檢測和結果報告,儀器設備的定期校驗、維護,以及對檢測方法性能進行評價等都有嚴格標準。每天早上應提前到崗,對儀器設備做室內質控檢測。科室除認真做好上海市室間質評,并應積極參加全球質量評價體系,建立檢驗報告的多層審核等系列措施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這些工作都有完整的文件做指導,操作過程和結果都有完整的記錄,真正體現了規范化操作和管理。
從質量管理發展的歷史來看,實驗室認可是實驗室質量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個實驗室如果通過認可,實際上意味者它的技術能力和質量得到一定承認。ISO15189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為了標準化、規范化世界各國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所制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譯成中文是 《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按照ISO15189建立的實驗室不僅對保證醫療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也促進了醫療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比如,長期服用抗凝藥的患者,定期要做凝血酶原時間(PT)來監測藥物的用量,但不同國家甚至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實驗室使用的儀器、試劑、標準品可能是不同的,檢測出的PT結果可能也不同。假使有位英國的游客幾天前在倫敦根據當地PT結果調整了華法林的劑量,幾天后在上海發病了,如果上海與倫敦的實驗室檢查PT的檢測系統是不可比對的,怎么用測得的PT值調整藥物劑量呢?如果都遵循ISO15189,得出的結果都能溯源到國際特定的標準上,結果就可以通用了。
經常與臨床醫生保持聯系和溝通,虛心聽取臨床醫生的反饋意見,了解檢驗結果的可靠性。也應保持與護理人員的聯系,了解采集標本時病人的狀態,是否服用對結果有影響的藥物、食物等。例如呼吸科曾對數位患者胸水檢驗報告提出質疑,已經明確診斷的結核性胸膜炎胸水,但比重及蛋白均偏低,經向檢驗科人員了解,發現有些胸水標本送檢時已部分凝固,而未及時向臨床聯系重送,胸腹水標本也未要求臨床醫生加抗凝劑,以上情況表明,檢驗科與臨床溝通、經常保持聯系,有助于臨床及檢驗醫學工作的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我經常聽到臨床的醫生們說,檢查血常規,我們就看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其他的數據都是多余的。當我聽到此話時,感到的不是抱怨,而是內疚。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是我們檢驗科的工作疏忽了,沒有及時把日新月異的檢驗新技術、新方法向臨床醫師介紹,協助臨床醫師正確選擇、有效利用各種檢驗信息,提高臨床醫療診治水平。我們應在實踐中充分發揮檢驗醫師的主觀能動性,向廣大臨床醫護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介紹檢驗醫學新技術、新進展以及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識,讓廣大醫護人員認識檢驗醫學的作用,減少誤會和偏見,使檢驗科與臨床科室的關系更加融洽,這無疑有助于提高醫院的整體診治水平。如果我們每月舉辦一次檢驗新進展講座,介紹一些檢驗項目、儀器的方法學和臨床意義;每年舉辦一次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活動周,圍繞加強檢驗質量管理、加強檢驗與臨床交流這一主題,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宣傳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的要求和措施。這些活動的舉辦一定會得到醫院領導、廣大醫護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重視和支持,檢驗醫師也會在這些學術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不管是專業水平,還是個人綜合能力都得以提高。科室也會通過長期的學術活動不斷完成學科建設積累。
檢驗醫學是連接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學科。臨床有大量的科研課題需要檢驗科進行檢測,檢驗科也有許多新技術、新方法需要在臨床應用、評價后改進并普及。檢驗醫師需要積極配合臨床醫師的科研協作要求,參與到臨床科研課題研究中去,這有利于加深對臨床醫學知識的理解,緊跟學科發展前沿,更重要的是能掌握檢驗醫學在臨床科研中的應用規律,是檢驗醫師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好方式。檢驗醫師在檢驗醫學領域也要善于從工作實踐中發現問題,主動與臨床醫師開展臨床科研協作,讓臨床醫師配合我們做好臨床病人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讓檢驗醫學的科研活動更好地符合臨床的需要。通過建立適合檢驗醫學科的科研模式,積累工作經驗,以便申報較高級別的科研基金資助,最終提高整體科研水平和規模。
急診檢驗是對急、重危患者做出病因診斷、緊急治療、搶救必需的檢驗工作,是檢驗醫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急診醫學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急診檢驗結果的時效性與準確性對挽救生命、減少傷殘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是衡量醫學水平的標志之一。把急診醫學作為醫院整個診療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得到共識,但是醫院的急診檢驗工作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職責不明確,檢驗項目“急與不急”沒有嚴格區分,我院沒有專門的急診檢驗部門,急診工作與日常檢驗工作混在一起,從而造成了急診檢驗水平與快速發展的急診醫學和檢驗醫學不相適應。這就要求醫院、科室從思想上提高對急診檢驗的認識,把急診檢驗的建設、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確保能夠為臨床提供優質高效的急診檢驗服務。
通過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借鑒國內外檢驗醫學先進理念和經驗,優化檢驗科檢測流程,大大提高檢測速度,真正方便病人。探索“學科立院”的道路,以發展的眼光和戰略高度謀篇布局,為醫院的長遠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