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埃特魯斯坎人
公元前9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意大利半島上出現了兩個新民族:埃特魯斯坎人和希臘人。從起源看,他們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們的語言也并非印歐語系一樣,他們的文明混合了來自東西方的各種因素。著名的維朗諾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魯斯坎人的最初發展階段,他們在新領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進步。
這片新領土位于意大利東北部及亞平寧山區和第勒尼安海之間的沿海平原地區。埃特魯斯坎人居住在獨立的、強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間通常結成聯盟。這些城邦最初由一個君主統治,后來變成通過議會和選舉出的官員施行統治的寡頭政治。
埃特魯斯坎人本來是農耕部族,擁有組織嚴密的軍隊,他們用這些軍隊來統治周邊民族,同時他們也喜歡經營商業和從事手工業。托斯卡納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區應該是埃特魯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這片領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終建立了羅馬城。
埃特魯斯坎帝國
埃特魯斯坎人在進人亞平寧半島定居后,他們最初的活動區域在今天的意大利北部一帶。公元前8世紀中葉,埃特魯斯坎人已超越了篳路藍縷的創業階段,開始步入繁榮昌盛的新時期。他們在意大利半島靠第勒尼安海的西側,自北部到中部,一共建立了12座城市,號稱“埃特魯斯坎帝國”。他們還開始通過陸路和海路,與希臘和西亞、北非的一些國家建立聯系,進行海外貿易。
發展到公元前6世紀,埃特魯斯坎人的社會繁榮達到了高峰。他們以意大利北部的托斯卡那為中心,積極向半島的中部和西部擴張,不僅征服了羅馬城,還占據了科西嘉島。在這個時期內。埃特魯斯坎人與希臘人和北非的迦太基人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非常頻繁。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他們吸收了希臘、北非等地外族文明的營養,使自身的繁榮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但是,后來,他們卻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連同他們來自何方,史料上都很難找到對他們詳細而有說服力的記載。
無人能懂的“天書”
埃特魯斯坎人創造出了瑰麗的文化奇觀,但我們在他們留下的文字記載里,已不能領略其中的風采。他們的文字僅存于一些墓志銘的碑文中,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對這些墓志銘上的碑文進行了考證,發現有些字母和希臘字母非常相近,但就整個文字系統而言,卻不屬于印歐語系。世界上也沒有某種已知的古代語言文字,能與之加以類比,幫助人們破譯。這就是說,埃特魯斯坎文字對現代人來說仍然是無法讀懂的“天書”。
埃特魯斯坎衰落之謎
埃特魯斯坎人在經歷了長期的繁榮之后是如何衰落的呢?多數史學家認為,公元前4世紀,原居住在多瑙河一上游的克爾特人(高盧部)入侵意大利北部,致使他們失去了在半島上活動的中心而趨于衰落;另外,毗鄰埃特魯斯坎人南部的羅馬人迅速崛起。羅馬人先是擺脫了埃特魯斯坎人的統治,后來又反過來征服了他們。還有的史學家認為,埃特魯斯坎人統治的范圍太大,而他們又治理不善,最后導致當地民眾的反抗,招致自己的衰落。
埃特魯斯坎人從何處來
更讓史學家們感到頭疼的是:埃特魯斯坎人究竟從何處來?這也是一個無人能解的曠世之謎。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埃特魯斯坎人來自小亞細亞的呂底亞(今土耳其阿納托利亞地區),但國內后來發生了大饑荒。他們向國外移民,經地中海來到意大利。
到了公元1世紀,史學家狄奧尼斯奧斯卻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不是“外人”,而是意大利半島上土生土長的,是意大利最早的土著居民。
到了18世紀時,又有一些學者提出了第三種意見。他們認為埃特魯斯坎人是從中歐地區向南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的。目前這三種觀點呈“三足鼎立”之勢。至今誰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來證實自己的看法,看來這個難解之謎只有寄希望于考古學的新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