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科技”大家都很熟悉,但談到在中學開展“科技教育”、“科技創新”活動,或許有許多人不甚明白,也不理解。又有誰會知道,作為一個科技教師為學校開展科技活動所付出的艱辛。
在吉林松花江中學,就有這樣一位老師。多年來,他一直默默耕耘在科技這片樂土上,樂此不疲地鉆研、探索,努力在學校推廣青少年科技教育實踐活動,想要讓科技之花綻放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他就是科技輔導老師朱振棟。
年近50的他愛崗敬業,勤奮踏實,追求上進,雖然科技創新在松花江中學才剛剛起步,但在朱老師的努力鉆研下,松花江中學的教育教學、科技教育等各項工作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究竟朱老師有什么教學法寶呢?
關心學生成長,熱心科技事業
為了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推動學校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質,鼓勵優秀人才的涌現,體現以人為本,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在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朱老師積極組織學校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教育實踐活動。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要做好學校的科技活動,讓學生了解、學到更多的科技知識。這對于一個“科技盲”的他,著實是一場巨大的挑戰。為此,朱老師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向網絡求援,查找各類科技教育信息,利用各種培訓的機會向名師請教。
為了不影響學生正常上課,炎熱的夏天,在校園內,經常看到他領著學生在操場上練習航模飛行技術,講解飛行要領。“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他所輔導的學生共32人次參加第四、第五屆“吉林省青少年航模競賽活動”,榮獲一等獎42人次、二等獎36人次、三等獎54人次。在兩次活動中學校分別獲得“團體第二”和“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吉林省科協、省教育廳、省體育局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2009年1月1~3日,他輔導的初二學生劉佳翼參加了由中國航空運動協會等主辦、深圳市艾特航模有限公司承辦的2009“艾特杯”電動航空模型公開賽,在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2009年4月,朱老師輔導并組織學校學生首次參加“第24屆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大賽中學校高二豐雨承同學制作的《簡易箱式雞蛋整盤快速照蛋器》獲高中組二等獎。2009年6月,由吉林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省科協、團省委和省婦聯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吉林省國防科技體育模型項目比賽”活動中,他又組織輔導28名學生參賽,榮獲團體第一名優異成績,共獲得一等獎20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
2010年4月,他輔導的10名學生參加“第25屆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部入圍省決賽,其中高中組一等獎一人,二等獎二人,三等獎五人,初中組三等獎兩人。
現在,他輔導的學生共18個項目,剛剛報送第七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參與評獎活動,期待著能夠收獲。
投身教學改革,勇于探索實踐
為實行新課程改革需要,朱老師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為了彌補課程改革所帶來的現有教具之不足,朱老師總是主動研究教材,研發教具,有時為了制作一個教具,不知花費了他多少個休息日。
為了和同仁們交流自己的教學經驗,朱老師還經常撰寫論文。“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后在《中學生學習報》高一物理欄目、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初、高中物理欄目發表初、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類論文30多篇。一些文章被教育部2008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司南護航”——走進實驗教學(二)作為培訓教材引用,或被高中物理教學網、職稱論文網、初中物理在線等國內知名網站轉載。
2008年7月,他在《吉林省高中物理教學基本功與創新大賽》評比活動中獲特等獎。《自制干簧管原理演示器》論文獲“全國中學理科實驗教學及小學科學教研優秀論文”三等獎;《創新型平拋運動實驗器》論文獲“吉林市2007年度優秀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同時被第三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評為優秀獎。
2008年,朱老師被中國社會科學管理研究院、中國行業科學管理協會、“和諧中國·知榮明恥”時代先鋒人物征評活動組委會入選“和諧中國·知榮明恥時代先鋒人物”。
2009年3月,朱老師被吉林省教育廳授予吉林省“自制教具能手”稱號。2009年4月,在全國初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工作中,他獲得征題競賽優秀獎。
收獲與體會
在科技發明的道路上,朱老師也曾有過動搖,經常會聽到一些不理解的聲音:“學生能發明啥?”
“學生搞發明有什么用,搞發明是大人的事?”
“你們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將來考個好大學”
“誰愿意參加就參加,我班學生誰也不允許參加科技活動”……
面對這些困難,朱老師沒有退縮,近幾年所取得的成績都證明了,他的堅持和努力,都沒有白費。
經過幾年來的科技實踐活動和思考,作為一個科技輔導員,朱老師認為,科技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的今后發展提供一個平臺。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不僅是為了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充分挖掘蘊藏在學生內心的潛能,培養成就感。
朱老師還常常鼓勵學生:不要怕失敗,不要怕被質疑,不要說自己不行,只要付出才會有收獲,不付諸行動,肯定什么也得不到。
科技教育任重而道遠。他給自己也定下了目標:呼喚更多的學生參與科技、了解科技、提高科技素養、為創建創新型國家培養后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