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江南,走在徽州,就會發現,那些山水草木,那些粉墻飛檐,那些銀發飄飛的老人,都是有故事的。他們目光沉靜,斜倚著小橋流水,卻能看到歷史滾滾的煙塵,領略到人生的真諦。
在徽州的古石橋邊,一個兩鬢斑斑、笑容淺淡的老人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清朝時,一位老人,帶著自己的兒子,渡長江,跨黃河,穿陜甘,把貨物賣到新疆西藏。在穿越塔克拉馬干沙漠時,一路勞頓的年輕人不由抱怨:“這沙漠實在太遼闊了!要是窄點就好了。”老人抽了一口旱煙,悠悠地吐出煙圈:“不,孩子,這沙漠還不夠寬!要是再廣闊一些就好了。”年輕人聽了,一臉的疑惑。
“如果這沙漠再寬廣一倍,那么,來這里經商的人十成中至多只剩下一成。這樣,我們的利潤就能翻上幾番。”
沙漠的風,干燥而凜冽,刮在臉上像小刀子在割。但是,年輕人心卻忽然亮堂了。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年輕人的目光變得無比堅定。
43年后,這個年輕人的名寧傳遍了天下——胡雪巖。
“商不畏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將這個故事以隨筆的形式發表在《黃山日報》后的一個晚上,一位40多歲的店主捧著厚厚一卷《汪氏族譜》找到了我。撫著枯黃斑駁的族譜,憨厚的店主又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古徽州,三山六水一分田。普通人家那點田產,是無法保障一家衣食的。為了生活,一般情況下長子繼承家里的田產房屋,其余的兒子,只好出外行商生計。有汪氏兩兄弟,老大留守家同,老二販賣茶葉行走四方。過年的時候,兩兄弟又聚到了一起。老大看著黑瘦了一罔的弟弟,心疼地嘆息著:“要是家里的田產再多一點,你就用不著四處奔波了。”老二微笑著搖搖頭:“家里的出產要是再少一點就好了。”
看著大哥疑惑的目光,老二接著說:“這樣,大哥就不得不跟我一起經商了。每次采購茶葉,我為了防止伙計從中牟利,都要派出兩個以上的伙計。有大哥在,你一個人去就行了,多省人力l啊!”
老大覺得有理,過完年,就將田產變賣,跟著弟弟經商去了。兩兄弟,一個負責山區采購,一個在城里茶莊當掌柜。配合默契,沒幾年,就富甲一方。
衣錦還鄉的兩兄弟兄弟在徽州建了一座汗氏族人聚居的村落,這就是今天的宏村。
兩則故事,異曲同工。“徽商”智慧名不虛傳。當別人看到困難時,徽商看到的卻是商機。
大的困難,險的道路,往往意味著更大的機會。正如古人所云,行之愈險遠,則風景愈奇。至平至坦之途,機會鮮矣。
懷疑 洪 玲
自信不足的人,不斷在懷疑人。盡管別人表現得多么優良,他堅持不相信。人家說什么,做什么,一概抱以懷疑心態。
一個單身女子剛搬家,住下來后。她注意到隔壁鄰居是一戶窮人家。有一天晚上突然停電了,她還沒找到蠟燭,聽到有人敲門,她開門一看,是隔壁的小女孩。
小女孩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單身女子心里想:“要跟我借蠟燭嗎?不可以,絕對不借,不然以后就時常來借東借西的,太煩了。”她冷冷地對女孩說:“沒有。”
說完正要把門關上,女孩把放在她身后的手拿出來,手上是兩根蠟燭:“媽媽擔心你一個人,沒有蠟燭,叫我帶兩根來給你。”單身女子的眼淚不能控制地流了下來。
聰明如你者,這個故事讓你想到什么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空間:窮人往往讓人看不起,但必須分清楚,窮人和人格根本是兩回事……
小女孩和媽媽,胸懷大愛,只想到別人的需要,沒有想到別人可能會對她們的舉止行為產生懷疑。單身女子不但沒自信,還過于緊張焦慮,在未了解實情之時,就先對別人的善意生了懷疑。這個故事讓我經常自我檢討:時常以為自己具有愛心,待人友善,自信心很強;但是,現在發現,遠遠比不上小女孩和她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