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課去往食堂,忽然發現墻壁上的廣告欄貼了一張醒目的海報。因為好奇,所以湊上前去,原來是新的一屆“快樂男聲”沈陽賽區要開賽了。當時也沒有在意,轉身即過。但是心中也悄然有了一絲小波瀾。以后每次去食堂都會經過這張海報,心中忽然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我從小就喜歡唱唱跳跳,而且以前也跟家里人開玩笑說要參加“快樂男聲”,但當時的確只是一種玩笑,根本沒有想到如今這個機會真的就在眼前。我又留意了一下那張海報,趁著沒人經過的時候用手機拍下,然后仿佛做了壞事似的回頭看看有沒有人注意,發現無人心中便有種竊喜,愉快地回到寢室仔細研究。
報名也并不繁瑣,而且因為是正規比賽,不需要交任何報名費,只需要身份證復印件和一張一寸照片即可。又看了一下地點,在太原街的萬達廣場,離我們學校也不遠,坐車非常方便。
4月24號,報名的日子就在明天。上午上完課碰到一位平時最好的同學,聊了幾句話,突然就鼓起勇氣跟他說了這件事。他聽后也很贊成,說愿意陪我一同去,還開玩笑說,這樣你以后出名了我就給你當助理!于是馬上開始準備,去復印了身份證,又照了一寸照片。至于歌,我想起前幾日上英語課,老師讓我唱歌時,我唱的一首英文歌《blowing in the wind》——《阿甘正傳》里的一個插曲,歌已經非常熟悉了。一切就算是匆匆地準備好了,然后開始緊張地期待明天的到來。
因為海報上寫的是上午9點開始,于是我和同學8點就坐公交出發。來到萬達廣場,看到有一處地方站滿了男生,我想這應該就是報名的地點,向前看去,果然透過緊鎖的玻璃門看到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掛著整個墻面的巨幅海報,寫的“‘快樂男聲’沈陽賽區”,喜出望外,于是和同學在門外耐心地等待。
我環顧四周,發現身邊的男生都是精心打扮的,有用發膠做出各種奇特頭型的,染發的更不在少數,黃黃紅紅,眼花繚亂。一個男生竟然涂上黑色眼影,又細細挑起根根睫毛,儼然遺世獨立的“佳人”一般。大家的著裝也很獨特,都想要與眾不同,甚至看到一位男生穿著紅軍的衣服,手里拿著一面旗幟,寫著“毛主席萬歲”幾個大紅字,很是讓人側目。有不少人還帶著樂器,有的背上一把吉他,有的拿著小號或是薩克斯。大部分是年輕人,也有少數中年人,這也體現出一種公平,只要你想唱歌,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年齡并沒有限制。來的人應該有相當一部分是沈陽音樂學院的,看得出他們從造型到舉止都很專業。
大約9點半門開入場,一時間本還在四周的人們突然一擁而上往門內擠,雖然魯莽,但也可以體會到當時大家的心情。我運氣好,看到快開門就走到前面,因此排隊時也在最前面幾位,然而接下來仍舊是漫長的等待。在這期間大家偶爾談話,得知這些參賽選手有的來自黑龍江,有的來自內蒙古、長春,甚至還有從秦皇島專門坐動車趕來參賽的。有的中學生請假而來,早上五點多就到沈陽,一直等到現在。
過了一會兒,終于開始領參賽單。拿到參賽單才得知今天不需要演唱歌曲,要27號才開始比賽。27號本來有課,但老師那天考試所以放假,這樣就不會耽誤課業,這日子簡直是為我量身而定的。
兩天后終于可以開始比賽了。來到報名地點,人比那天能多出幾千,氣勢磅礴。也有剛來報名的,我因為已經領到參賽單,所以在候場區的前面排隊。剛開始以為是按號來排隊入場,但可能因為人數龐大,于是就按到場的先后順序入場,每一次能入二三十人,又是一場等待。
我排在隊伍前面,是第二批入場的。候場區安放二三十個塑料凳,分為四五排,按先后順序就座。當時,坐在那里覺得心情格外激動,因為舞臺就在眼前,心中憧憬了許久的這一天終于到來了。
我看身邊的選手有的塞上耳機,應該是在默默地聽即將參賽的曲目;有的低頭沉思,來回擺弄手指;有的跟身旁的參賽選手熱切地討論。每個人對即將到來的比賽都持有不同的心態。我當時也沒有任何緊張與焦慮,只是想順其自然就好。過了半個小時,已經接近11點了,終于輪到離我們這一組在比賽的小棚前等候。現場臨時設立兩個小棚,用黃色絨布擋住。這個神秘的小屋就是比賽的地方,很多選手的人生也即將在這里得到改寫。
按規定每個選手只有30秒的時間展示才藝,唱得優秀可以多唱些時間,如果評委覺得不妥也可以在未到30秒內就搖鈴,提前讓選手下場。我們在外面能夠聽到里面選手的歌聲,有的的確嘹亮渾厚,但也有剛唱一句就被搖鈴終止的。
到我上場的那一刻,心里只覺得輕松無比,掀開黃色絨布,看到里面有兩位評委,一男一女,我簡單介紹一下名字、編號,就開始演唱。唱了幾句后,評委搖鈴,我以為要我下場,正準備退場,結果評委說再換一首中文歌,當時我一下子手足無措,因為并沒有充足準備,一時也想不起來,就跟評委說可否繼續把那首英文歌唱完,評委說可以,我又把它唱完。然后他們又讓我唱一首別的英文歌,這又在我意料之外,也是因為準備不足的原因,唱了幾句就忘詞了,最終還是沒有通過。評委很善意地給我點評了一下,針對我的情況談了一點樂理知識,使我受益匪淺。尤為印象深刻的是他說的一句話:“其實比賽獲獎并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要學會一些新的東西,你很有天賦,但是如果準備充分就更好了,明年希望還能見到你!”于是我向評委鞠了一躬就心情安然地下場。
出來時同學趕忙跑過來問是不是過了?我向他微微一笑,說沒有。同學很詫異,說不可能,他指著另一個小棚說:“那邊的參賽選手都出出進進能有七八個了,這邊你還沒出來,以為一定能行了。”我說:“沒過也沒事兒,別想了,咱們去太原街地下吃飯吧!”
參加“快樂男聲”的結果并不重要,實際上能參加比賽對我來說就是一次不小的突破,畢竟評委能在選手眾多、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為我留下兩三分鐘的時間展示才藝,并且得到專業人士的點評,我已經知足了。我認為每一個少年都應該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如果有過,那么當年歲漸長時再次回憶,依然會被當時充沛的激情所感動。如同一位網友在信中提及的這段話——年輕的時候大抵都有著充沛的激情,只是越來越商業化的生活總讓人不知所措。我們生存在一個物質的世界,那一點僅存的熱血十分可貴。
我想參賽的最終意義正是如此。這是一次青春之中難得的標記,仿佛春日的桃樹只為盛開的那一天,雖然也有凋謝,但盛放的過程已經值得細細品味。
最終,還是不虛此行。
#1050833;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