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能幫你從負面情緒中汲取力量的書,十分通俗易懂,相信能回答你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許多困惑。作為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的書總能讓人頓悟,并且產生思考。
◎做了決定,但卻遲遲不去執行,或者執行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而惡習仍在繼續。之所以屢屢出現這種情況,其根源是沒有找到使命感。強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們改變的發動機。
◎我們痛苦了,第一反應就是想降低痛苦,逃離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實只是一個信號,只是告訴我們,問題發生了,我們應該去改變。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問題自身,這并不利于心靈的成長。這和身體疼痛的道理一樣。當我們肚子疼時,醫生經常不建議服用止痛藥,因為那會讓身體麻木,讓醫生難以探察到底是哪里的內臟發生了病變,從而無法下手治療。
◎我們經常以為,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一切,這種錯誤認識是強迫癥、社交恐怖癥和口吃等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一個人的潛力無限,但一個人的意識能直接控制的范圍卻很有限。我們要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不要總是和潛意識過不去,不必為了走神、壞念頭等偶爾出現的問題較真。否則,它們就會成為真正的問題。
◎很多中學生會因一兩次考試失敗而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們將一兩次考試失敗的挫折感無限延伸了。這種泛化習慣是低AQ(逆商)的根本源頭。低AQ的人,他們不僅無法超越挫折,還會讓挫折變得像瘟疫一樣,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最終搞得一塌糊涂。
◎自由的獲得,離不開憤怒與攻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控制欲望,免不了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另一個人身上,而那個被強加的人呢,必須靠憤怒與攻擊與強者拉開距離,否則他就不會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我們最恐懼的,恰恰可能隱藏著我們生命中最關鍵的答案。
◎多數心理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小時候拒絕接受自己的父母,拒絕接受這個生命中最大的命運。相反,我們渴望改變父母。這種渴望注定會失敗,于是我們將這個渴望埋在心底,長大了,再按照這個渴望去選擇配偶,并像童年渴望改變父母一樣來改造配偶。
◎愛情,尤其是完美愛情,經常是一種借口,一種為了對另外一個人實施控制而制造的借口。最狂熱的迷戀,其深處是最狂熱的控制欲望。看起來,是自己特別在乎一個人,但實際上,你只是渴望這個人完全按照你的意思、你的設想、你的步驟去滿足你的需要罷了。
◎悲傷的時候,我們會嚎啕大哭,會流下很多很多淚水。這種悲傷和淚水,就是治療性的。直面現實時的悲傷和淚水,是唯一能讓我們告別悲傷往事的辦法。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心理學也講“輪回”,就是小時候受過的苦,長大了又受一遍,一遍不夠,還要受許多遍,這是心理意義上的輪回。這個輪回就是命運。那些常打孩子的父母,他小時候也是在挨打中長大的。這個輪回怎么才能斬斷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從自己開始,把自己改變。不要指望改變老爸老媽,盡量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太指望改變父母,或因為童年的苦而嚴厲地怪罪他們,這其實也是在逃避。
#1050833;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