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前身為潰逃臺灣的國民黨軍與美軍顧問團的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合作軍隊為臺灣軍隊、美軍海軍艦隊與顧問團成員。1979年1月中美關系出現轉折,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并與臺灣斷交。因此,每年舉行的聯合軍演也隨之終止。后來,臺灣于1979年8月首次單獨進行全島性作戰演習,其演習代號為漢陽演習。1984年漢陽演習更名為漢光演習,而內容也從原本的攻擊師對抗性質改為“全島性實兵防衛作戰演習”,首次漢光演習則被命名為“漢光1號”演習,此代號日后依循沿用,僅在號次依序增加。
漢光演習每年舉行一次,演習天數不定,數天至數周不等,至于演習區域,則是在臺灣省的各個戰區按年度輪流進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常態化的漢光演習成為“臺軍”作戰層次最高、演習戰情最復雜、參演人力兵員最多、課目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三軍聯合攻防作戰系列演習。
從漢光演習開始到今年已舉行25次,歷次演習中以2007年的“漢光23號”演習規模最為龐大,前后動員接近20萬軍人。由于受金融危機和海嘯的影響,2010年的“漢光26號”實兵演習暫定提前于4月26日至30日登場,今年漢光不打實彈,實彈射擊將在其它年度演訓中實施。
最近幾次的演習中,臺“空軍”的“幻影”2000-5、F-16和IDF三種戰斗機進行了相當準時的高速公路起降演習,都進行了跑道上掛彈、緊急加油等科目的訓練,其中F-16用了29分鐘,“幻影”2000-5和IDF都用了18分鐘,這樣的速度基本上達到了北約的標準。但是歷次演習也暴露了很多嚴重的問題。
法國軍品使用費用高昂 “幻影”2000-5戰斗機由于維修費用過于昂貴,且妥善保存率僅為50%,主要的原因與卡塔爾空軍遭遇的狀況是相同的,那就是部分零部件必須運回法國維修,因此價格昂貴而且浪費時間。目前“臺軍”使用的“幻影”2000-5型戰斗機和“拉斐特”級護衛艦都到了升級換代的時刻,受法國軍品價格昂貴的影響而遲遲沒能進行。
反彈道導彈能力不足 反彈道導彈能力不足具體體現在隨著戰時軍用機場遭到破壞,高速公路屆時將成為戰斗機的臨時起降機場。綜合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可以看出,戰時敵對方對交通線的攻擊與破壞力度勢必加大。臺灣的高速公路、尤其是適用于飛機起降的地段勢必成為彈道導彈攻擊的首要目標。這樣反彈道導彈迎擊作戰的區域擴大了,目前臺灣的防空力量僅僅保衛重要的大都市都顯得捉襟見肘,即使引進最新的“愛國者”-3也只能做到重點防御。就此意義而言,臺灣正在積極地尋求購買擁有短距起降、甚至是垂直起降能力的戰斗機,未來最佳的選擇是F-35B/C,目前的選擇是AV-8B。借鑒智利空軍的經驗購入空中加油機,在戰爭爆發的初期就盡可能將更多的戰斗機升入空中。同時大大強化跑道修復能力,在北約轟炸南聯盟的作戰中,南聯盟的空軍就擁有非常強的跑道修復能力,因此米格-29和米格-21依然能夠不斷地升空,而美方的對策是反復實施定點精確攻擊。
反裝甲能力不足近年來,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已經裝備了使用105毫米火炮的63A型兩棲坦克。最新型的中國版EFV遠征戰車也已陸續投入使用,陸軍裝甲師團正在換裝99G和96G主戰坦克。這些裝甲力量在防衛能力、機動性、火力和火控系統等方面均超過了臺灣現役“勇虎”主戰坦克。即使是出現63A兩棲坦克對“勇虎”主戰坦克的情況,前者在火力方面依然因裝備了炮射反坦克導彈而得到強化。解放軍陸軍31集團及組建第10陸航團的工作也已經完成,臺海雙方的航空兵力量開始出現均衡狀況,這也是臺灣積極尋求引進“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原因。
反潛能力嚴重不足 歷次漢光演習的戰術課題是以獲得制海權為前提的,甚至防空能力的強弱都更多依賴擁有“標準”-2型防空導彈的“基德”級驅逐艦。后者在“漢光23號”演習中首次發射了實彈。演習假想的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宜蘭北部海域外實施聯合登陸。這顯示臺灣已經高度重視解放軍的遠程投送能力已經達到臺海東岸這一情況,而且這一海域是適合潛艇活動的。臺“海軍”僅擁有2艘較現代化的潛艇可以使用,因此在抗登陸作戰中的臺灣“海軍”艦船,包括“基德”級驅逐艦,如果無法實施有效的反潛作戰,那么制海權將牢牢掌控在解放軍手中,進而臺灣將喪失抗登陸集團作戰的整體能力。
在澎湖列島的演習主要以反空降、反炮火攻擊為主。在這一階段演習中,“制導彈快艇權”的獲得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領域,人民海軍擁有絕對的優勢,近些年來持續的大批量裝備的022隱形導彈快艇在航速、隱形能力、穩定性和攻擊能力上都強于臺“海軍”的同型導彈快艇。失去“制導彈快艇權”就意味著失去在海灣海峽內部的“水面艦艇攻擊優先權”,從而使人民解放軍海軍更能從容的實施渡海作戰。此外,隨著解放軍陸航部隊的不斷增強,實施機降作戰的能力、夜戰能力也進一步得到發展,進而臺軍將失去所有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