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總體發展方略,決定了其國防力量的建設方針,也影響了一個民族的文明走向。位于愛琴海畔的古希臘依賴地中海的財富壯大經濟,決定了艦隊是其軍隊的核心,開放的海洋文明源頭影響了后來整個西方世界的歷史進程。以黃河、長江流域發源的河流文明則在數年間靠農耕維系經濟生活,舶來品可有可無,導致古代中國重陸輕海,古代王朝長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軍。直至毛澤東時代才開始重視海防,卻又沒有有效爭取海權,導致新中國海軍長久局限于岸邊的“黃水”,無法走向“蔚藍色”,對千里外本該是自己的南海島礁也缺乏有效控制。如今已崛起并面向世界的中國終于將發展海軍作為重點,國防范疇擴展到“遠海”便勢在必然。
海軍由近海防御走向遠洋
當農耕方式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時,中國人常以“地大物博”自詡,這其實是生產方式落后導致需求不多的反映。據1950年統計,農業稅竟占國家稅收的48%,對外進出口額只占國家經濟總量的5%,還主要來自地面陸上的蘇聯。經過30年改革開放,2009年國內進出口總額已超過2萬億美元并居世界第二位,外貿額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的40%,中華民族的經濟生存環境有了一個根本改觀,國防范疇及指導思想也不能不做全面的調整。
從經濟規模和結構看,現在的中國已由內向型完全轉為外向型,內陸大國變成了海洋大國,以大陸防衛為基本目標的國防戰略也要轉為海陸并重,過去排在末位的海軍投資也轉而躍居各軍種建設的前列。
從目前中國面臨的安全威脅看,從陸地遭受大規模入侵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當今世界不會有任何國家會瘋狂地設想從陸地進攻中國),防范戰時可能的空中打擊和海上、海外權益受到侵害已成為最迫切的國防任務。現在中國的海上維權范圍已延伸到幾百甚至幾千公里,到遠洋執行軍事任務就必須派遣數千噸甚至是上萬噸的大艦,這又需要徹底改變中國海軍的結構。
進入新世紀后,中國海軍在財力大增的前提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造艦高潮,新的“中華神盾”級驅逐艦已近萬噸,大批生產的054級護衛艦也超過了4000噸,而國產航空母艦則達數萬噸。至于大量缺乏遠航能力的護衛艇、導彈艇和巡邏艇之類艦艇,其多數已逐漸退役或轉交海警部門。由于現代海軍的活動離不開空中掩護和水下防衛,航空母艦和核潛艇又會成為走向遠洋的中國海軍的建設重點。
如今國內非常關注中國航空母艦的建設進度,其實它不僅是簡單的海軍裝備,也將成為國家戰略力量的核心兵種。這種“浮動海上機場”明確地打破了兵種界限,將戰船變革為集陸海空戰斗力為一體的立體作戰平臺,并能在遠離本土萬里之外在海上機動發揮的國家的戰略力量。核潛艇作為不需補充燃料便可高速航行幾十萬公里的水下隱蔽艦艇,不僅能形成最有力的戰略威懾,也可充當航母的保護神。中國在遠海的資源開發,在強大海軍的保護下也才能有效展開。
海權擴大與艦隊投資互動
在近現代,海軍歷來是耗資最大的科技密集型軍種,如二次大戰后期美國一艘大型航空母艦造價7000萬美元(購買力相當于現在6億美元),當時可購買1500架戰斗機。如今造一艘大型航空母艦價值數十億美元,一年的活動和維護費也需幾億美元,這都是窮國、小國無法問津的。由于大型軍艦是數以萬計的各種零件和儀器的組合,建造時日也很長。上世紀50年代有人計算過,建造一艘萬噸級巡洋艦,需要100多類科技人員設計一年多(包括艙位、輪機、武器和各種儀器配備等),草圖也要畫數千張,再加下水組裝、調試機器和武器,至少要三四年才能竣工。如今艦艇上電子儀器更多,美國一艘航空母艦的建造周期達六七年,法國則達十年以上。目前開始建造的中國航空母艦編隊要完全建成并形成戰斗力,恐怕至少也要在七八年之后。
據外電報道,中國目前已開工兩艘大型航空母艦,并有大量相伴的配套艦只在建。從去年起中國的軍費開支已僅次于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二,國民產值在今明兩年內也將超過日本達到同樣位次,若非如此就不可能建如此規模的海軍。不過中國若是被拖人海上軍備競賽,勢必會嚴重影響經濟建設,甚至有可能重蹈蘇聯的覆轍。如何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海軍建設,把海上防務與開發結合起來,這是建造一支效費比較高的藍水海軍所必須解決的難題。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建設與國防事業同步發展的重要經驗,便是實行軍民結合,以民為主,海軍建設也是如此。目前在民用造船噸位上,中國已超過韓國而居世界第一,軍民艦船技術相互轉化,促進了兩者并肩前進,海軍造艦規模相應地發展也順理成章。
中國海洋經濟的主要結構已由近海捕撈、養殖向遠海采油和開發海外權益發展,僅近海的產值每年都超過萬億元,從中每年為海軍抽出幾百億元的建設費自然不在話下。根據中國今后海洋經濟的發展方向,海軍建設還不應搞變相的大艦巨炮主義,在適當發展航空母艦等裝備時,還要注重均衡發展,即大、中、小型艦艇和海軍航空兵建設要同步前進,充當“第二海軍”的海警力量也要擴大并使其向外延伸巡邏范圍。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海軍將徹底改變傳統的近海力量結構,成為一支近海和遠海兼顧、軍民使命并重的全新力量,中華民族應有的廣闊海權也能得到真正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