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在紅都瑞金成立了紅軍大學。1932年初,劉伯承調入紅軍學校任校長。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時,從各部隊抽調來的學員著裝亂七八糟,隊列很不整齊,就把學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找來說:“學員的著裝太亂了,現在已經立國了,可以有條件制作統一的服裝了。聽說你多才多藝,還是個能工巧匠,為學校制作了許多教學模型,你就負責給設計一套校服吧!”
趙品三領命后,經仔細琢磨,覺得還是參照蘇聯紅軍的軍裝比較好,衣服采用套頭緊口,帽子嘛,部分學員戴的那種大八角帽帽形太大,不適合中國人的身材和臉形。覺得還是應當采用八角式,以表示紅軍是工農武裝。不過,為了與中國人的臉形相配,就將帽形大大縮小,改變成小八角。于是,楊至成買來布料,趙品三剪裁成型。帽子由趙品三自己手工縫制,頂上綴上一顆紅五星。衣料叫裁縫依樣制作,取回后趙品三在領子上縫上兩只紅領章。這也是參照蘇聯紅軍的樣式。衣服制好后,找來學員試穿,穿后覺得緊口套頭不方便,也不適合我國南方的氣候,于是又改成開襟敞口,做了幾套讓學員穿上請劉伯承校長來審定。劉伯承看后非常滿意,立即指示楊至成就照此樣給全校教職員、學員每人做一套。
紅校學員的新式軍裝整齊劃一,穿上英姿勃發,很快引起了總部首長和各部隊的注意。于是中央蘇區各部隊紛紛效法紅軍大學,穿戴上了同樣制式的新式軍裝和小八角帽。從此,紅軍就有了自己的統一軍裝。
(孫光星薦自《黨史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