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注:在2009年10月中國空軍建軍60周年之際,美國“國際戰略評估”中心研究員理查德·費舍爾發表了《10月——中國帶來的驚訝》一文,對中國軍事太空和航空力量建設進行了分析。本文節選了原文中有關中國空軍下一代飛機的內容,摘譯供讀者參考。
第4(5)代戰斗機
中國第5代戰斗機(也稱為4代戰機)的研究項目引起了外界濃厚的興趣和大量猜測,其原因在于解放軍和中國航空企業一直想方設法地掩蓋一些基本的信息——沒有政府相關預算的文件,解放軍網站或公司派發的手冊上也沒有這一飛機項目的描述。但是,2009年4月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發表了公開講話,稱海軍需要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戰斗機。其后的2009年8月,在央視的“面對面”欄目中,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稱,中國第4代戰機很快將飛上天空,并將在8-10年內進入空軍現役。這些公開講話證明中國第5代戰機研制項目的存在。根據中國611航空設計研究所前工作人員的著作闡述。早在1989年中國就開始了下一代戰斗機的概念論證工作。沈陽飛機公司和601航空設計研究所,以及成都飛機公司和611航空設計研究所被安排從事這項工作。書中還提到,1993年中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俄中央空氣動力研究院的專家以及米高揚公司的專家被中國政府聘請開展先進航空設計的研究。成飛還與西伯利亞航空研究院建立了長期咨詢合作關系。
具備大型復合材料機身和蒙皮制造的能力對中國開展第5代戰斗機,特別是隱身戰斗機和現代化的軍民兩用運輸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從西方學到了相關的技術。上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留美工程師在斯坦福大學接觸到了航空復合材料技術。甚至成飛研發的復合材料還在美國的商業實驗室進行過測試。此外,中國從波音和空客等西方民用航空公司以及烏克蘭的安東列夫設計局學到了許多有關復合材料和結構的新技術。
除了這些公開的數據,沈飛和成飛研發第5代戰機的信息十分缺乏。據稱,兩家公司都致力于開發重型雙引擎高機動性能的隱身戰斗機,其作戰性能應與美國和俄羅斯的第5代戰機相當。雖然消息來源仍缺乏可信度,但中國互聯網上還是傳出消息稱,解放軍對成飛的5代機設計比較滿意,而沈飛則僅扮演了轉包商的角色。兩家公司都采用了鴨式三角翼設計,沈飛設計方案最初的主翼為標準三角翼,后來改為前掠三角翼。成飛則為雙引擎鴨式三角翼布局。2002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成都611研究所的參展手冊中就有一個計算機模擬設計圖,其明顯是重型雙引擎鴨式三角翼戰機的模樣,外觀與已經流產的米格1.44第5代戰斗機驗證機相似。現在有更多的證據表明,成飛和沈飛的第5代戰斗機概念采用的是一種機翼與機身相融合的整體扁平三角翼氣動設計,氣動控制面則采用了鴨式前翼和水平尾翼。
在2006年10月的珠海航展上,沈飛公司展出了一種外表十分前衛的前掠翼加三角前翼的飛機模型,它只安裝了一個發動機,其可能是中國中型第5代戰機的選擇方案之一。
中國未來第5代戰斗機也有可能是無人機。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解放軍展出了由沈飛研制的“暗劍”超音速無人戰斗機概念模型。展室墻壁的簡短介紹提到,該機將來要執行空中攔截任務。應該指出的是,在計算機尚無法達到人腦靈敏度的情況下,無人戰斗機在現階段仍是一種不現實的設想。但是,“暗劍”肯定可以對中國的第5代有人戰斗機實施支援。在有人戰斗機奪取制空權的前提下,“暗劍”將更多地擔負電子或對地攻擊的任務。
中國可能在第5代戰機的設備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穩步的進展,這其中包括先進的雷達、電子設備、隱身技術、武器和發動機。2009年初,一種新型的殲-10B戰斗機開始試飛。這種新飛機最令人好奇的特征是,其雷達罩明顯與之前的殲-10型號不同,內部很可能安裝了一種新型的電子掃瞄雷達。1997年,《飛行國際》雜志報道,俄羅斯為了同以色列競爭國際軍火市場,向中國出口了2套新型的PhazotronRP-35型電子掃瞄相控陣雷達(AESA)。這種雷達是后來米格-35戰斗機安裝的Phazotron Zhuk-AE主動電子掃瞄相控陣雷達的原型,其工作范圍為160公里,能同時攻擊4-6個目標。中國的媒體消息稱,中國在2008年完成了x波段的AESA雷達的研制工作。這種國產新型雷達可能受到俄羅斯或以色列甚至意大利技術的影響。如果中國真的研發了AESA雷達,這對于中國機載雷達技術來說應該是一次大的突破,這也意味著類似的或改進型雷達可能將裝備到未來的第5代戰斗機上。
多年來,中國對飛機隱身技術和下一代武器系統一直擁有濃厚的興趣。成飛FC-1的最新型號采用了有利于隱身的DSI進氣口技術。一位美國官員最近向《航空周刊》稱。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學習美國和歐洲的飛機隱身技術。自2002年珠海航展以來,中國洛陽導彈研究所就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了他們研制的下一代空空導彈。2007年,互聯網出現了一種高機動性能空空導彈的圖片,其外型與南非的A-Darter空空導彈相似。在與本文作者近期的交流中,南非方面承認,中國洛陽方面和南非德尼爾公司確實曾經進行過空空導彈的合作,但德尼爾公司由于獲利不多沒有將合作深入下去。但是他們承認,洛陽方面對A-Darter導彈很感興趣,并借鑒了其設計。
大型軍民兩用運輸機
中國從2006年開始設計建造大型軍民兩用運輸機。2006年,烏克蘭官員稱,他們接受了西安飛機制造廠的邀請,擔任該廠大型飛機項目的研發顧問。其后,2007年烏克蘭官員證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在研制一種四發噴氣式引擎運輸機。中國互聯網的消息稱,這款飛機的載重將達到60噸,其地位與俄羅斯的伊爾一76和美國C-17相當。
中國很少提及正在開展的四引擎寬體客機項目。這個項目的名稱目前尚不清楚,惟一可見的照片拍攝于2007年溫家寶總理參觀西飛制造車間時期。當時,在溫家寶旁邊有一個大型飛機的模型。其外型與波音767相當。這種四引擎大型客機一旦研制成功極有可能被解放軍空軍采購。與美國空軍類似的飛機一樣,除了改裝為預警機、電子干擾機,還可用作情報搜集、空中加油和反衛星作戰。特別是空中加油,其加油能力將明顯大過于現在解放軍裝備的轟油-6。
下一代轟炸機和空間作戰平臺
許多年來,中國的互聯網上就流傳著眾多中國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消息。經常被推測提到的是西飛的轟-8和轟-9項目。西飛現在正在生產轟-6K,這是蘇聯圖-16中程轟炸機的最新改進型號。這次升級改造使得轟-6K具有更強大的動力和更好的電子設備,并可掛載遠程空對地巡航導彈。西飛同時還在生產殲轟7A戰斗轟炸機,這是與蘇-30和F-15E性能相仿但更為廉價的產品,雖然其設計始于上世紀70年代,但經過西飛的努力,這款飛機現在具備全天候攻擊能力,可以投放現代化的激光和衛星制導武器,并能掛載電子吊艙充當伴隨電子干擾機。
2004~2005年這段時間,外界一直傳聞中國想購買俄羅斯的圖一22M3超音速轟炸機,但這最終沒有成為現實。轟-6K的生產可能是中國最終沒有購買俄羅斯轟炸機的原因之一,但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西飛正在研發一種全新的大型轟炸機。在慶祝中國空軍成立60周年的展覽會上,中國展出了一種令人好奇的四引擎巨型三角翼轟炸機模型。這讓人不由得想起英國上世紀50年代的“火神”轟炸機。模型上明顯有3個巨型彈艙。但是這一模型與中國互聯網上的一系列網絡藝術作品十分相似,這不由讓人懷疑這個模型可能是中國空軍故意釋放的假情報。中國是否有現代化的大型轟炸機研制項目還很難判斷。
在這個巨型三角翼轟炸機模型旁邊呈列著一個無人飛行測試平臺,其外表讓人想起美國空軍上世紀60年代研制的XB-70轟炸機。從模型發動機外形看,其可能使用“秦嶺”發動機。飛機的研制方可能也是西飛公司。西飛正在對殲轟-7A進行隱身技術改造。而這個無人飛行測試平臺從外觀來看可能是西飛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超音速攻擊機或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外形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