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尖兵-2010”北京軍區基礎訓練比武競賽在經歷了從連到軍層層角逐后,9個旅團首長機關隊、8個建制營軍官隊、32個主戰兵種專業分隊、27個保障專業分隊、78類重點專業個人,共2110名各類尖子齊聚京郊某訓練場,進行總爭奪戰。
這是1964年全軍軍事訓練大比武以來,北京軍區組織的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專業最全、人員最多的基礎訓練比武競賽活動。半年內各級共組織23萬人次和2.3萬余場次的層層比武競賽,在近似實戰環境尋找問題和差距。
信息化貼近實戰
隨著信號彈升空,“旅團首長機關基于信息系統戰術作業”拉開了軍區級集中比武的序幕。
這套信息化作戰指揮控制平臺是所有參賽課目中信息化含量最高的,重點檢驗首長機關的信息情報獲取、指揮通聯和主戰裝備操作能力,需要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完成分析判斷情況、提出戰斗構想、定下戰斗決心等七項內容。
偵察兵單兵綜合演練賽場,隨地構設的鐵絲網、地雷、獨木橋、水泊,還有不時引爆的炸點和施放的煙霧……數十米長的低樁鐵絲網全是茬口鋒利的真鐵絲,一名選手快速匍匐通過時后背稍拱,褲子被鐵絲網劃破,臀部被“咬”出血口。
通信兵話務專業比武設置“抗干擾聽辨”模塊,模擬戰場上各種干擾噪聲,讓話務員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傳達戰斗命令。某通信總站女兵六連班長蔣麗宇,為牢記數字代號,隊列里、背窩里、做夢中都在背;為提高漢字輸入速度,記鍵盤、背字根、練拆字,在桌上、床上假打,每年光鍵盤就打壞十幾個;為了練標準普通話,天天跟著播音員學發音,對著鏡子讀報紙,一練就幾個小時;為提高聽辨能力,錄下各地方言,潛心研究獨特發音習慣;為練手腦并用,幾乎走火入魔,只要拿起報紙,字還沒出嘴,手指就下意識地動起來!最終倒背如流3000多個電話號碼、上千個部隊番號,錄入漢字每分鐘200多字,數百個重要用戶能“聽音知人”,以“一耳聽清、一腦記清、一口報清、一手打清”的“絕活”勇奪桂冠。
在裝備搶救專業賽區,國慶60周年閱兵亮相的新型主戰坦克、輪式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悉數登場,各個專業的參賽班組快速搶修,標志著這些新裝備已形成保障能力。
武裝越野也成“組合拳”:參賽選手不僅要全副武裝5公里越野,還要按實戰要求運用“北斗一號”衛星定位手持機,遵循指定路線,途中增加了電磁干擾等各種障礙。
一直是某集團軍5公里武裝越野冠軍的某摩步旅二營四連六班班長何強,不但常年比照大綱規定的訓練量翻番練體能,還深鉆信息化知識,在這次全能尖子比武中信息化理論知識獲99.4分,5公里武裝越野、400米障礙、自動步槍精度射擊都名列前茅。
記者現場目睹了何強快速武裝奔襲3公里,身穿迷彩服,肩背自動步槍,拿到裁判員發給的寫有第一個“點”坐標的紙條,迅速開機,輸入“點”的經緯度后,第一個起跑入林,5分鐘后便在一棵樹下發現了“點”位,拿起上面寫有“獻身使命”的紙條,與指揮所通聯后,又快速將紙條上第二個“點”的經緯度輸入“北斗一號”手持機,縱入一片玉米地……僅用時23分06秒,成了全區當之無愧的“全能王”,北京軍區為他記一等功。
北京軍區操作“北斗一號”衛星定位手持機找“點”比武,實戰價值很強,在全軍屬于首次。
“這個項目重點檢驗評估了競賽人員的縝密思維能力、靈活應變能力、超強適應能力、綜合作戰能力,體能、技能、智能全過硬才是‘全能’!”軍區高建國副參謀長告訴記者。
縱橫全覆蓋
年初開訓,北京軍區吹響了基礎訓練比武競賽的“沖鋒號”。
以往為奪金牌,往往拼湊尖子參加比武。這次,從軍區領導機關到基層官兵,從作戰部隊、預備役部隊到各類保障單位,受訓參賽,不允許有“看客”,不允許有冷落課目。
北京軍區部隊今年上半年共組織軍師級比武競賽180余場,旅團級比武競賽920余場,連營級比武競賽13000余場,官兵參訓率96%,許多過去屢奪桂冠的種子選手也要層層PK,力爭晉級。防化、偵察、網絡防護等小兵種和高技術分隊以往是軍師級部隊的“獨生子”,這次也被推到了前沿。就連“獨一份”的新裝備也要比拼,力創訓練紀錄。
由于此次比武的普遍性與廣泛性,過去不被看好的各類保障部隊、預備役部隊也涌現出大批尖子。
參謀軍官與全能尖子并列比武含金量最高課目。人員編制很少、裝備不全的步兵某預備役師非常重視參謀隊伍基礎訓練,苦練之下果出英才。
當戰士時在倉庫警衛連站崗,軍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預備役某團任參謀的吳永亮,從來沒在作戰部隊干過一天。2006年參加省軍區參謀比武,發揮失常,手槍射擊不穩定,在師級選拔中被淘汰,但他沒有泄氣,更加刻苦訓練,殺進北京軍區比武競賽場,帶戰術背景的地形分析、戰術計算、衛星照片判讀、要圖標繪、手槍射擊、5公里武裝越野等課目都取得優異成績,一舉奪得參謀軍官比武冠軍,北京軍區給他記一等功一次。
奪冠后的吳永亮感言:“沒有比訓練更難的考試,沒有比自己更強的對手!”
糖確追求最大效能
在偵察兵自動步槍射擊時,半身胸環靶靶心10環中首次設置了一個小圓圈。
北京軍區司令部某部副部長朱太生說:“未來作戰和現實執行反恐維穩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時,偵察兵……毫厘之差、分秒之差,都可能暴露目標,輕則給自己帶來危險,重則貽誤戰機或導致戰斗全局失敗。”
命中10環中的小圓圈難度到底有多大?記者端槍瞄準,百米外的靶子根本看不清哪兒是靶心。然而比武開始后,偵察兵的槍聲響起,參賽的15名選手都有10.9環!奧運射擊冠軍的最好成績是10.9環,也可以說,這次偵察兵比武競賽的成績平了奧運射擊冠軍的記錄。
其他課目也都在追求作戰效能的最大值。
在某師會議室的墻上一張“訓練成績曲線圖”,詳細記錄了每個隊員和每項科目每天的訓練進展情況,用計算機軟件繪制,可以及時查看訓練走勢,分析查找原因,不斷總結和改進訓練方法。
某旅射擊選手根據射擊專家指導,掌握了瞄準、預壓、擊發等重點環節的呼吸要領以及長跑過程中的體力分配,輕武器射擊取得佳績。
以米、秒計分的項目,成績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射擊比武環數精確到0.1環。某新型反坦克導彈車射擊精度高、操作簡便,操作員素質普遍較高,僅靠是否擊中目標很難分出高下。于是,考核組借鑒輕武器射擊成績評定方法,在坦克靶標上設置環形評分線,不光看是否中靶,還要比準度精度。
某輕型機步師防化連戰士馮德欣獲防化兵噴火項目冠軍,按規定用2瓶噴火器和2枚防化單兵火箭,分別用不同姿勢打掉4個碉堡靶,靶中間有寬0.3米、高0.15米的長方孔,穿過該孔后,還有個小靶,射擊時必須打掉。此難度遠遠超出了大綱規定,馮德欣以良好心理素質和精湛技藝,在百米外全中,唯一滿分奪冠,被譽為“降魔神兵”。
以20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為主體的高素質比武群體,在“網絡安全防護”項目比武中激烈角逐。某指揮自動化工作站助工張偉摘得金牌,以“網絡守護神”名揚軍區。
軍區工程兵訓練大隊教研室教員孫倩是“工程裝備維修器材保管員”項目比武隊伍中惟一的女性,面對12大類432件器材,蒙眼10分鐘,手摸口說,“一摸準”374件器材,平均不到2秒鐘便摸準1件。
精練精訓精比,這次比武競賽的難度和強度比大綱規定要求高很多,制約了選手的成績,但追求作戰效能最大值,大大縮短了訓練場與戰場的距離!
奧運式精確評估
穿行在23個專業賽區,激光、數字等考評技術和專業裁判組、仲裁委員會等競技體育的評判方法被引入了演兵場。
在理論考核比武場,參賽選手的座別安排、人員編組、試卷生成、成績評判全部由“電子判官”代勞,現場打分、現場公布。
最后進入軍區決賽圈的都是頂尖高手,成績差距微弱,精確化評估尤為可貴。近年來,北京軍區部隊先后完成了奧運安保與支援、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等任務,積累了豐富的精確化評估經驗,“奧運元素”評估順理成章引入此次比武。
八一體工隊教練、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射擊專業教授、全軍四○火箭筒專職教員等稱雄全軍某個領域的專家高手,已經被聘請為部隊的業余教練,成為訓練效益提升的助推器
凡是計時成績的比賽項目,參賽隊員都配有一塊狀似手表的電子計時器,與裁判手中的秒表同時記時,每一項成績都須經選手核對簽字后方才生效。
為了確保比出真實水平,軍區從端正考風、嚴肅考紀人手,層層建立了監督機構,開通舉報電話,確保比武競賽全程“陽光操作”。軍區專門開發了“軍事訓練綜合考評系統”,聘請了由院校專家教授、裝備廠家技術人員、訓練機構導調人員組成的500余人的專業裁判組。比武場上,戴著黃袖標、掛著考評證、不穿軍裝的裁判人員隨處可見,不好量化評估的比武課目都成立了超過10名專家組成的仲裁委員會,專門對成績相同、排名有爭議的情況進行仲裁。
破紀錄狂潮
這次比武是對部隊戰斗力的一次真實普查,要的是實打實的訓練成績,真正促進了部隊戰斗力提高。
北京軍區上半年各級比武競賽,共打破本級5600多項訓練紀錄,涌現出近2萬名訓練尖子,各兵種專業普遍打破了訓練紀錄。
在這次軍區級比武競賽的89個項目中,決出冠軍93個,創建刷新了86個軍區訓練記錄。
北京軍區高建國副參謀長盤點大比武成效:強化了各級大抓軍事訓練的意識,提高了部隊整體訓練水平,培養了一批訓練先進典型和骨干,摸索出了一批組織基礎訓練的練兵方法,帶動了部隊全面建設。
這次校場“大趕考”對部隊思想觀念、組訓模式等都產生沖擊,各部隊總結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弱項,回撤后立即組織官兵開始固強補弱。
這,必將推進北京軍區軍事訓練轉變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