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海軍建設的反反復復之中,俄羅斯向世人宣布了一款新型護衛艦的建造。該新型護衛艦的開工贏得的贊賞的掌聲遠遠少于懷疑的目光,這“得益”于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先后宣布的各類“新型護衛艦”的種種遭遇。1135型護衛艦的最新型號1135.6的模型最近在黑海艦隊的慶典活動中再次露面并以合同形式宣稱將在2014年之前建造3艘,但是實際上至今為止它也只能以“塔爾瓦爾”級的身份服役于印度海軍;1154型護衛艦的首艦在1993年就服役了,二號艦卻一直拖到了2009年才姍姍來遲;1244型護衛艦一會兒改巡邏艦,一會兒又改訓練艦,但始終無法批量生產;1166型護衛艦也沒有得到大量生產,仿佛只是蜻蜒點水。而這些虎頭蛇尾的護衛艦計劃在公諸于世的時候,都被俄方冠以種種華美辭藻的宣傳。當然,這也與其企圖向國際市場推銷以換取必要的資金有著重要關系。種種“前科”,使得22350型護衛艦在被世人所知之初就貼上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疑似“紙老虎”的標簽。
“紙老虎”?
不過,是不是“紙老虎”,其實大家也都清楚并非只是濫用宣傳手段造成的。“如果1154級護衛艦及時服役”、“如果1244級護衛艦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太多的“如果”,這些“如果”在前蘇聯時代的軍事建設上升階段其實都是有機會實現的(雖然實現了的話,也許會加速前蘇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崩潰)。造成這種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本質原因,其實還是俄羅斯在經濟等方面的衰退導致的一系列無可奈何的選擇。至于所謂的俄羅斯人愛吹牛之類的說法,倒反而是很次要的一種因素了。
那么,22350項目本身會不會重蹈那些失敗或者半失敗的護衛艦計劃的覆轍?正當世人對于22350型的成功與否將信將疑的時候,種種信息表明,22350型的首艦“戈爾什科夫”號正在緩慢地接近完工。雖然說這與計劃之初的2009年完工的預期值相比已經延后,但是如果將其與1154型護衛艦的二號艦拖延的時間相比,其實已經要理想多了。22350型的建造過程,一方面固然體現出了俄羅斯人企圖復興海軍的又一次執著努力,另外一方面也展示出了經過長時間緩慢的經濟復蘇(雖然這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能源出口這種有局限性的方法),俄羅斯海軍正將無限期拖延的艦艇建造周期逐步正?;?/p>
很多人想知道,22350型護衛艦到底是一型什么樣的護衛艦呢?從血緣關系來看,22350型是北方設計局的作品,而北方設計局當年曾以1135型“克里瓦克”級護衛艦系列產品聞名。該型艦分為以下幾個型號:1135型,即“克里瓦克”Ⅰ級;1135.2型,即改裝的“克里瓦克”Ⅰ級(雷達、導彈、聲納均變更);1135.3型,即改裝的“克里瓦克”Ⅰ級(聲納變更);1135M型,即“克里瓦克”Ⅱ級;1135.1型,即“克里瓦克”Ⅲ級;1135.6型,即出口印度的“塔爾瓦爾”級。值得注意的是,在1975年該家族的“警戒”號叛逃事件之后,原先被定級為“大型反潛艦”的1135型被降級為“大型護衛艦”,說明在設計伊始階段,當時的蘇維埃政權對其所寄托的希望值其實是很高的。而由于該艦出色的性能,所以并非海軍序列的邊防軍也采用了這個家族中的1135.1。當然,不能因為1135家族的成功就斷定22350型護衛艦一定能重鑄1135型的輝煌,但是,1135型護衛艦家族的設計和建造所留下來的技術遺產,22350型護衛艦無疑是一個極好的受益人。
全新護衛艦
不過作為一型21世紀的新型護衛艦,22350型并不會簡單地停滯在1135型的基礎上做單純的小修小改。實際上,如果只是需要小修小改,那么俄羅斯海軍根本就不需要搞這個22350項目,而是直接建造1135.6型護衛艦就可以。盡管今年黑海艦隊也簽訂了合同,宣稱要在2014年之前建造3艘1135.6M型“克里瓦克”Ⅳ級護衛艦,但是該項合同是否能實現目前還暫時無法預測。雖然國內有很多人對出口印度的1135.6型“塔爾瓦爾”級護衛艦的評價并不是特別的高,但是考慮到俄羅斯在軍事出口中總會在某些比較敏感的裝備上適當地降低性能,所以如果出現俄羅斯海軍自用的1135.6,那么自然應該是比“塔爾瓦爾”級更具戰斗力的一型艦艇。只不過,俄羅斯海軍的需求遠不只是一個稍稍加強的“克里瓦克”級護衛艦,而是需要一型能適應在新世紀的海上沖突的新型多用途護衛艦。這也就是為什么1154/1244型等在今天技術上已經不再先進的護衛艦未能在俄羅斯經濟有些許恢復的時候重新擁有大規模量產的希望。
當然,人們也注意到,22350型并不是俄羅斯在最近數年內所建造的唯一中型艦艇。相對其而言較小的20380型“守護”級護衛艦和21630型“暴徒”級輕型護衛艦其實在此之前均已有完工服役者。這其中的21630型“暴徒”級排水量僅560噸,類似中國的037H型導彈護衛艇,主要作用是為里海地區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及豐富的海底油氣資源提供保護,首艦“阿斯特拉罕”號已于2006年服役。20380型“守護”級護衛艦排水量2000噸,相當于中國的053H3型護衛艦,被設計用于近海巡邏及作戰。那么,眼前的22350型護衛艦則是這些中型艦艇中的“大哥”,以4500噸的排水量和更均衡、更全面的裝備堪稱一款遠洋護衛艦。實際上,22350型護衛艦已經被外界認為是取代目前仍在任上的1135型“克里瓦克”級護衛艦以及1155.1型“無畏”級大型反潛艦、956型“現代”級驅逐艦的最合理選擇??紤]到俄羅斯目前依舊在竭力維持著自己的航空母艦編隊的發展,22350型護衛艦進入未來俄羅斯航空母艦編隊的可能性非常大。在俄羅斯最近數年中所公布的種種設計與規劃中,能夠進入航空母艦編隊并起到合理作用的新型水面作戰艦艇,只有21956型9000噸級驅逐艦以及22350型護衛艦。
新型艦艇
那么,為什么說22350型護衛艦是一型擁有更均衡、更全面的裝備的遠洋型護衛艦呢?眾所周知,前蘇聯一俄羅斯時代的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特別是驅逐艦、護衛艦級別的艦艇往往采取專業分類較細的做法。特別突出自己的某項專項能力,比如1135型“克里瓦克”級和1155.1“無畏”級均配置了強大的反潛火力而弱化了對空、對海能力,而956型“現代”級在反艦、防空方面頗有造詣,但是對于反潛方面卻較薄弱。當然,建造大量不同的專用艦艇對于處在上升階段的前蘇聯海軍是一個揚長避短的海軍建設方式,但是以當今的俄羅斯海軍的經濟條件來看,無疑是無法實現的。從目前各類公開渠道的資料與信息所展示的來看,22350型護衛艦將以9M96、9M96M和9M100三型對空導彈再加上3S89型近防系統(含9M337防空導彈和AO-18KD炮),構筑一個150千米-50千米-10千米-8千米-4千米的多層防護體系。這意味著22350型護衛艦不僅擁有自身點防空能力,同時也擁有了中程區域防空能力,可以加入到俄羅斯航母編隊的防空作戰當中來。而與此同時,22350型護衛艦也裝備了SS-N-29反潛導彈發射系統(打擊范圍1-20千米,打擊深度16~500米),同時其垂發系統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裝載91RTE2反潛導彈。當然,同時需要使用兩型反潛導彈的時候不多,只應對一些特殊情況。如果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需要同時裝備兩者,那么它們可以在40千米-20千米上布置兩重反潛火力。22350型護衛艦所裝備的A-192型130毫米艦炮也是一型被世人矚目已久的武器。這型發展自AK130的緊湊型火炮由于可以安裝在2000噸以上的各類艦艇上,將使得俄羅斯在相當于西方127毫米級別的火炮上邁出了重大的一步(以往俄羅斯的各型130毫米火炮或者老舊落后,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或者體型過于龐大,以致無法安裝在較小的艦艇上)。而一向以強大的反艦導彈著稱的俄羅斯在22350型的反艦導彈的配置上頗為靈活,這得益于其3S14U1型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因此,3M55、3M54、3M14等“俱樂部系列”反艦導彈(其中甚至包括了PJ-10“布拉莫斯”導彈)均可以被裝備,就連前面提到的必要情況下有可能被裝載的91RTE2反潛導彈也是通過該系統搭載。這還只是武器系統上的種種看得見的“外功”,而其一系列在電子系統上所做的“內功”也非常多。惟一略顯保守的是其動力系統,最終依舊選擇了較為成熟的柴燃聯合動力,不過,考慮到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以及海軍對艦艇更新的迫切需求,選擇成熟的柴燃聯合動力,遠比時髦的全電推進等等要更適合于22350型護衛艦計劃的健康成長。
和21630/20380型兩個小兄弟一樣,22350型護衛艦的外形頗為“西方化”,簡潔、干練。實際上,那種前蘇聯時代在甲板上見縫插針堆砌武器的做法就連俄羅斯人自己都早就有所不滿。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畢竟不是一個單純的審美觀的問題。實際上,直到今天,在美國海軍仍有人對現代美國海軍艦艇那些簡約風格的外觀設計耿耿于懷,認為那些簡約的設計從視覺角度而言嚴重缺乏威懾力。而前蘇聯時代的那些有如掛滿武器裝備的圣誕樹一般的作戰艦艇,卻充分體現了“暴力美學”,導致在海上執勤時所產生的威懾力有著很好的效果。這么說不無道理。只不過,在新世紀的嚴酷戰爭條件下,暴力美學不得不讓位給了更為實用的減少雷反射信號之類的實際問題??梢哉f,包括22350型護衛艦在內的一系列俄國“西方式外觀”艦艇的誕生,其實并非簡單地照搬外觀設計,而是一種大環境下的殊途同歸,沒有準家的月亮更圓的問題。
重任在肩
由于22350型護衛艦的重要性(替代了“克里瓦克”、“無畏”和“現代”之后,它將成為俄羅斯海上國防線上數量最多的一線遠洋艦艇),俄羅斯方面對其寄托了極深的期望,其首艦被鄭重地命名為“戈爾什科夫”號。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他1927年參加蘇聯海軍。蘇德戰爭期間,歷任亞速海區艦隊司令、新羅西斯克防區副司令、多瑙河區艦隊司令及黑海艦隊所屬分艦隊司令等職。1956年起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任內大力發展戰略導彈潛艇和遠程航空兵,同時均衡發展其他海軍兵種,把蘇聯海軍從一支近海防御力量發展成為能遂行各種作戰任務的“遠洋導彈核海軍”。對蘇聯海軍建設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俄羅斯海軍曾經以“戈爾什科夫”之名命名了“基輔”級航空母艦的四號艦。由此可見22350型護衛艦在俄羅斯的新海軍計劃中的重要性。
正當“戈爾什科夫”號逐步向施工收尾階段靠攏的時候,依舊有一些問題繼續給這一型多用途護衛艦籠罩上一層迷霧。由于保密的需要,俄羅斯的艦艇建造普遍就有一種神秘主義的傳統。早在俄羅斯帝國時代,“留利克”號裝甲巡洋艦的建造由于種種坊間傳言而在西方引起了恐慌,連英國都匆匆忙忙開始了新一級巡洋艦的設計建造。結果當“留利克”號最終正式露面的時候,世人卻發現遠沒有傳聞中的那樣神乎其神。這一傳統在前蘇聯時代以及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屢見不鮮。就連已經獨立的烏克蘭,在海軍建設過程中也保留了這種傳統(在停止裝備新軍艦后12年再次預備建造一艘“格里莎”級輕型護衛艦的時候,烏克蘭方面曾有人宣稱將裝備美制“魚叉”式反艦導彈,使舊式的“格里莎”能夠發揮出全新的作用。而等到了正式服役的時候,這些“魚叉”導彈的發射架并沒有能夠出現在預計出現的位置上)。那么,我們今天看到的22350型護衛艦,和我們所知道的22350型護衛艦之間,到底會有多大的差距呢?目前的22350型護衛艦是一款滿載排水量4500噸的護衛艦,但是在許多公開資料中也顯示一個所謂的22350型是8000噸級護衛艦的說法。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在一些宣傳渠道中,22350型護衛艦的設計還有一個放大版本的“兄弟”,其滿載排水量高達8000噸左右。當然,由于目前護衛艦、驅逐艦和巡洋艦的定義區別不再像以前那樣涇渭分明,8000噸級艦艇被設定為“護衛艦”也并非不可以。不過,將一型4500噸的護衛艦只是單純地尺度放大就形成一型8000噸級的艦艇,多少還是有一些技術上的壓力的。無論如何,在目前的條件下,這樣一款艦艇的建造是超過了俄羅斯經濟上的承載能力的(4500噸級的22350型護衛艦之所以沒有能夠在原定計劃中的2009年完工,與經費不足不無關系),而且即便沒有經費問題,它也很難沖擊21956型9000噸級驅逐艦的地位。對于尚且處在“水中月鏡中花”階段的所謂“8000噸級22350型護衛艦”的真實面目,也許其最終的命運,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湮沒。當然,22350型護衛艦本身(4500噸級)的真實情況,其實也有很多東西有待于時間的檢驗,那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