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http://www.dreamkidland.cn/cpgs/ddg/index.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443061.htm
三月,和煦的春風吹送著泥土的芬芳,帶來了生長的氣息,帶來了希望和憧憬!三月,正是讀書的好時節!
親愛的同學,當你懷著迫切心情來到這里,你面前展現的這本書從它1920年被匯編成冊起,至今已經被譯成39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流傳了近100年,被稱作100年來最有趣的搗蛋杰作,書名就叫——《搗蛋鬼日記》。這本書記錄著9歲男孩加尼諾所有的神奇而富有想象力的搗蛋經歷,始終讓人忍俊不禁。它開啟了所有人孩提時代的共同秘密——搗蛋雖然有著一定的破壞性,但卻是發自孩子善良的內心;搗蛋雖然荒唐,然而更多的是童年的天真幼稚。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加尼諾的世界,那里有不被理解的苦惱,也有為自己的智慧而產生的真正喜悅!
這是一本男孩子寫的日記,記下來的,當然是男孩子做過的那些事。
比如,在“逃亡”(為什么“逃亡”,那可是很長一個故事)到姑媽家期間,為了搞個自己的動物園,這個男孩子拿來了農場的油漆罐,給深受貝蒂娜姑媽鐘愛的那條老卷毛狗比昂基諾身上涂上紅漆,這就成了一只威風凜凜的獅子;有只正在吃草的羊,背上涂了紅漆和綠漆調成的斑紋,成了一只孟加拉虎;豬圈里的一只小豬,雖然變不了大象,可是涂上綠漆還是能變成條鱷魚的;一頭灰色的驢子,涂了許多紅綠相間的條條,就成了一匹奇異的斑馬。至于還缺少一只猴子,沒辦法,只好用鄰居家吵吵鬧鬧的小寶寶比埃特利諾充當了,尤其是吊在樹上晃蕩時,他真像一只真正的猴子。
比如,去參加親愛的露伊莎姐姐的婚禮,為了慶祝,這個男孩悄悄買來煙火,準備給他們一個驚喜,以此表明男孩子也是懂得感情的。還跑去給親愛的貝蒂娜姑媽提個建議,請她收回送給姐姐的羊毛毯,換上姐姐經常掛在嘴邊想要的鉆石戒指,這樣露伊莎姐姐就更體面了,也不會再叫姑媽是討厭的老太婆了。這樣一個好弟弟還有什么可說的!
比如,為了成為了不起的魔術師,這個男孩在客廳里為大家表演魔術,順手從衣帽架上取下一頂帽子,拿了兩個雞蛋,把蛋清和蛋黃倒進帽子里,把帽子放在蠟燭上面,當雞蛋煎熟以后,再用手槍把火打滅……當然,槍只不過是孩子玩的玩具。
可是,為什么姑媽看到渾身紅漆的比昂基諾,卻捶胸頓足,全身像葉子一樣哆嗦起來,一邊罵著“流氓”,一邊把男孩鎖在屋子里進行懲罰?為什么比埃特利諾的媽媽伸出手去接掛在樹上的寶寶,放聲大哭,又跟姑媽告狀,把每件事情都夸大,要男孩對這些事的后果負全部責任?為什么點燃的炮仗在新郎科拉爾托衣服后面的扣眼上轉的時候,把他嚇得大叫,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驚恐萬分,而男孩被爸爸揪住了耳朵,又是打又是罵?……
哦,男孩只是想表達喜悅,可良好的愿望從來就沒被承認過。也許,世界上所有的男孩都會這樣做的,本來就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要總是把什么過錯都推到小孩子身上,并強迫他們承認這些過錯,而那些單純、真摯、誠實、別具一格的創造力,就應該屬于孩子,屬于童年。
(李慧)
書蟲呱呱呱
劉天勁
《搗蛋鬼日記》這本書講述了“搗蛋鬼”加尼諾的成長經歷。我認為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搞惡作劇的經歷,但我們不應該將自己的開心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加尼諾的確是一個“搗蛋鬼”,但他也做過不少好事,這正是他不成熟的表現。我們要從《搗蛋鬼日記》中為我們的成長汲取有益的養份。
史楊曉揚
主人公加尼諾自從生日那天得到一個日記本之后,便習慣將每天的所作所為記錄下來。由于他總是闖禍,或有意無意地給親戚們添麻煩,大家就給他一個封號叫“搗蛋鬼”。他到哪里,哪里就雞犬不寧,最后誰也不愿撫養這個“禍害”,他就被送進了寄讀學校。在那里,他用全部的搗蛋才能反對學校對學生的虐待,因而又遭辭退。
劉夢欣
《搗蛋鬼日記》記錄了一個九歲小男孩神奇而富有想象力的“傳奇”經歷:他在客廳釣魚,卻釣下一個老人僅剩的一顆牙齒;他在家里表演魔術,卻差點射瞎一個客人的眼睛;他搞了一個動物園,掛在樹上的“猴子”是鄰居家的小孩;他坐火車時出于好奇,居然敢悄悄拉下了車上的緊急制動閘……每次讀這本書我都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