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航母”:輕松游太空
近日,維珍集團投資的“太空航母”——“白騎士2號”,在全球著名航展“飛來者”大會上成為焦點。“白騎士2號”由美國斯凱爾德復合技術公司設計制造,投資方希望它能將普通乘客送上太空,使乘客在零重力狀態下體驗奇妙的太空游,從而掀起“太空旅行”的熱潮。
1 感覺就像坐普通飛機
“白騎士2號”采用全復合材料制造,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碳纖維材料飛機。它擁有雙機身,看上去就像2架單獨的飛機被1個機翼連接在一起。“白騎士2號”機身長達21米,翼展為10米,由4具PW308型噴射引擎推動。
由于機身主要采用碳合成原料制造,所以顯得非常輕巧。但是,“白騎士2號”飛機機翼的中心部位能夠承受12噸的重量,這使其從太空重返地球時,能夠承受由重力引起的巨大壓力。另外,“白騎士2號”據稱是世界上燃料利用率最高的飛船。
“白騎土2號”的操作系統比波音777還要簡易。它沒有安裝自動駕駛儀,也沒有電動操縱或推進系統,主要控鍵僅僅是簡單的推桿和由碳纖維制作的電纜,但是機艙相當講究,坐在里面,感覺就像坐在普通飛機的機艙里一樣。
目前,“白騎士2號”在大氣層內能以64,4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它在高空飛行時,可確保巡航速度,因此并不需要發動引擎。據悉,“白騎士2號”測試項目的第一階段已接近完成,它已能飛至1.6萬米的高度。“白騎士2號”的兩個機身之間,可懸吊專門運載乘客的“太空船2號”。
“太空船2號”的機身和翼展與“白騎士2號”相同,其座艙的設計則較為寬敞,可以讓乘客與飛行員舒服地分坐過道兩側。它的舷窗寬度達到半米,可以為乘客觀賞宇宙提供更好的視野。
2 乘客不必穿宇航服
按照維珍航空對“太空旅行”的設計,“白騎士2號”由2名機師駕駛,將“太空船2號”攜帶至近1.5萬米的高空后,將其釋放。
“太空船2號”隨即點燃自身攜帶的固液混合動力火箭,抬升至距地面大約100千米處。此后,坐在“太空船2號”內的乘客將在太空體驗大約4分鐘的失重狀態,并透過直徑約為45厘米的舷窗觀賞地球及太空美景。
據悉,乘客們此時可以松開安全帶,在座艙內自由飄浮。在太空船返回階段,乘客們還能目睹飛船沖向大氣層時的“刺激場面”。“太空旅行”結束后,“太空船2號”將像普通飛機一樣,降落在發射場。
據維珍航空透露,“白騎士2號”每天可完成4次太空飛行任務;從“白騎士2號”發射升空到“太空船2號”自動著陸,整個飛行過程大約持續2小時30分鐘;每位乘客為“太空旅行”支付的費
,用,大約在20萬美元左右。
除了“太空旅行”外,“白騎士2號”還能為宇航員的訓練提供實驗環境,成為宇航員們理想的“訓練機”。值得注意的是,“太空船2號”在上升時的最大過載限制,不能超過6G(6個重力加速度)。這是為了保證乘客在太空環境下的安全。
不過,最為驚喜的是,乘客們在飛行中不必穿宇航服。這是因為航天座艙的外殼是絕對密封的,主要用碳塑料和環氧樹脂材料制成,能確保機師和搭載乘客的正常呼吸。
激光飛機:一小時繞行地球
近年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等研究機構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激光推進實驗,以研制一種全新的飛機。這種飛機無需任何燃油,只依靠肉眼不可見的激光束提供能量。NASA希望這一項目能為航空器解決飛行動力來源的難題。
這項技術的主要研究者,是紐約特洛伊倫斯勒理工學院的航空航天工程學教授萊克·米拉伯。米拉伯是定向能、空間原動力、航空航天系統以及先進推進領域的專家。
1996年-1999年,他曾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發射場用功率高達10千瓦的高能纖外激光,發射了激光動力飛行器原型。2000年,他又使一架激光推進飛行器的飛行高度達到71米。
據悉,這項利用高能激光研究飛行器的實驗,目前正在巴西進行。在位于巴西的實驗室中,1個極超音速震波風洞與2個脈沖紅外激光器相連,其最大功率可達10億瓦特。據悉,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進行的功率最高的激光推進實驗。
在最初進行的試飛中,NASA使用的模型飛機重312克,翼展約為1.5米。在實驗初期,模型飛機所帶的光電力板能夠感知地面發出的激光束,令光能帶動發動機運行。研究者表示,只要有連續的激光束作為能量,飛機就可持續飛行。因此,這種飛機沒有必要攜帶油料或電池,可以節省出更多空間,裝載大量的科學儀器或通訊設備。
另外,美國研究激光推進的物理學家一直計劃,將每瓦特激光能的成本控制在幾美元之內。研究者希望,這種激光飛機能夠進行長時間的連續飛行,并用于觀察包括火山爆發在內的地表外部環境和自然現象。而且,這種激光能源飛機還可應用于軍事和民事領域,執行監視任務或提供通訊聯絡服務。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飛機可作為手機電話的中繼媒介,或者專門用來連接有線電視及互聯網。通訊公司只需將異頻雷達收發機安裝到這種激光飛機上,就能為一座城市提供不間斷的通訊服務。
隨著研究者獲得的數據越來越多,這項技術開始逐漸發展。現在,研究者正在研制和測試一種新型激光發動機。據研究負責人介紹,點燃激光發動機時,飛機發出的聲音就像是“有人在實驗室內用獵槍射擊”。使用激光推進器的飛行器運輸人員和物資不但成本較低,而且比較安全。
如果激光發動機研制成功,更會使飛行方式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客機在使用激光發動器推進后,乘客可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內環游地球。屆時,人們將會更加便捷地往來于世界各地。
巨型氣槍將貨物射入太空
19世紀,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曾在小說中描述一種巨型槍。可用于將人類“射”入太空。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們只將其視為一種幻想,沒有人認為這種巨槍能夠成為現實。
現在,美國物理學家約翰·亨特已經完成了巨型槍的初步設計。他表示,巨型槍能夠大大降低向軌道運送貨物的成本。
亨特設計的巨型槍立基于一個相對較小的設備,這個設備是上世紀90年代亨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幫助研制的。這種巨型槍的槍管長47米,利用壓縮氫氣發射幾公斤重的射彈,射彈飛行速度最高可達到每秒3公里。
目前,亨特以及兩位曾供職于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加州圣地亞哥創建了一家公司。以研制更為強大的巨型槍。雖然巨型槍的強大地心引力勢必讓人類和傳統衛星毀于一旦,但它可以用于將火箭燃料等有效載荷送入太空。
尋找向太空運送燃料的低廉方式,將降低保持國際空間站在軌狀態的成本。在未來,巨型槍也可能被用于載人火星任務。
據悉,巨型槍的制造成本雖然高達5億美元,但單次發射成本將低于現有方式。艾德-阿斯特拉火箭公司物理學家、前宇航員張福林表示,巨型槍這種發射方式更適于執行月球任務,原因就在于月球上沒有空氣。
亨特承認,在穿過地球大氣層過程中,射彈速度會減慢。但對于尖頭射彈來說,這種阻力產生的影響極小,每秒飛行距離只會減少半公里。他指出,在不到100秒時間內,射彈便可以逃離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