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回了趟老家,順路去看望一位恩師,聽同學說他剛經歷了第三次離婚。
剛進門,老師就笑呵呵地問我近況,我便將近來工作和生活上的諸多不順一一道來,老師微笑著開解我:“工作嘛,降了點薪沒關系,至少和你愛人在一起;你奶奶她得了腸癌,沒辦法啊,現在好好盡點孝心,不讓她有什么遺憾就好了;你女兒不聽話,想想是孩子太任性,還是你教育方法有問題,再說,哪個小孩不調皮呢,成熟懂事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聽他這么一說,便豁然開朗。接著,又問他:“老師,您現在一個人,日子很難過吧?有什么需要您盡管說?!?/p>
50多歲的他立刻就站了起來,用力拍拍胸脯:“我身體這么好,能有什么事?放心吧,好著呢!”
確實,老師依舊是笑容滿面的樣子。讀書時,他見學生都是樂呵呵,我們曾在背地里給他起了個綽號:“笑俠”。哪個同學調皮搗蛋,他罵的時候還帶著笑:“你怎么不聽話?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他罵的都是發自內心的焦灼和擔憂,善意而委婉的,因而我們都尊重他,聽他的話。
就是這樣一位寬厚待人的老師,命運卻總是給他開些大玩笑:三次離婚不說,他的兩個兒子暑期相約去游沅江,卻統統被無情的沅江水卷進漩渦;他在學校分得的房子,也因為一場意外,燒得什么都沒有留下。
看他依然開朗的樣子,我忍不住問他快樂的秘密,他憨憨地笑了:“活著就得天天樂呵!日子每天都要過,傷心是過,快樂是過,那還不如快樂點好?!?/p>
說得真實在!猶記起塞巴斯蒂安·查姆福特說:“最浪費的日子是沒有笑聲的日子?!彼?,我們要開心地笑,不要讓時光平淡而過。貧窮也罷、災難也罷,微笑著面對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