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是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為了更好地生活,他學會了二人轉;在去年春晚上塑造的那個家喻戶曉的丫·蛋,他坦言“就是當年的我”:當時哪怕見到一個文工團輔導都要“巴結”;為了上春晚,他還到處低三下四地托人送禮,求人,搬了一箱茅臺到北京,可惜最終也還是不知該送給誰,只好“一天一瓶,自己喝了”。
為了混出個名堂,他曾三度進京,最落魄的時候口袋里連一分錢都沒有。為了混口飯吃,他只能去到處唱戲,一場戲能掙10塊錢。他當時住大興的黃村,為了省公車錢弄了輛二手自行車每天騎著,下午兩點的戲早上九點就得從家出來,后來車胎出毛病,一路上得打三回氣。當時說相聲的都想著能靠上春晚這個碼頭,但他也清醒:“凡是有點腦子的人就知道那里邊沒有你。”
他雖然年輕,人生也是大起大落,在他演滑稽戲的鼎盛時期,因誤傷當時激烈反對他戀愛的女友父親而被判刑,被迫離開了舞臺。“我在看守所待了205天”,他說,正是這件“并不愉悅的事情”鍛煉了他的心理素質,“以后再大的變故都能處事不驚”。經歷了低谷和高峰的他總結說:“上帝對人很公平的,任何成功都得付出代價,哪怕在你成功的時候沒有付出代價,最后還是要讓你付出代價,一樣的。”
看到這三個人的故事,是在一期《楊瀾訪談錄》中,他們分別是“老牌”笑星趙本山、“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以及紅遍上海進而紅遍全國的周立波。楊瀾把這三人請到一起,侃起了各自的笑星路。
這本是一期關于笑星的節目,但看過之后才知道,原來在他們走過的歲月里,也有太多讓他們笑不出來的時候。但就是在那樣的艱難時期,他們沒有放棄,憑借自己的刻苦和天賦練就了一身真本領。
于是當機遇降臨時,趙本山經歷過19年的春晚,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臺柱子,當今中國當之無愧的“小品王”。
于是當機遇降臨時,從2005年開始,“非著名相聲演員”的郭德綱厚積薄發,媒體爆炸式的宣傳,讓德云社場場滿員,一票難求。
于是當機遇降臨時,從去年年底憑借代表作《笑侃三十年》紅遍上海的周立波,打著“海派清口”的名號再現了“上海滑稽戲”的精華,被稱為“五十年后的復興”。
彩虹是遭遇過挫折的陽光。這些曾經痛苦、掙扎過的笑星,在經歷了挫折的同時,始終堅持,永不放棄,才成全了如今的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