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憲法規定。每年9月的第3個星期二為“王子日”。這一天,荷蘭女王和陪伴她的王室成員將前往議會發表演說,和國會議員、政府大臣們共商國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討論預算。每年的“王子日”,都有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在海牙,早早守候在從女王宮殿到議會騎士廳的路上,他們并不關心大政方針,而是想一睹女王盛大的出行儀式和她的“金馬車”。
“金馬車”并非純金打造
金馬車是1898年由當時著名的馬車制造師世派克兄弟打造的。世派克兄弟后來改行做汽車,成為了現在荷蘭超豪華跑車世爵品牌的創始人。雖然叫“金馬車”,但確切地說它只是“金色”馬車,并不是金子做的。該車由產自印尼爪哇島的柚木打造而成,外表部分由金葉覆蓋,有的地方還有彩繪。
車子的設計風格源自荷蘭文藝復興運動。車身的雕塑主要由當時兩位著名的藝術家完成。車內由當時孤兒院的女孩們用納紗繡法精心制作的紅色絲質布料覆蓋。車檐上雕刻著馬車建造時荷蘭各省的省徽和捐贈馬車的阿姆斯特丹市的市徽。
“金馬車”取之于民
這輛金馬車確實稱得上“取之于民”。19世紀末,阿姆斯特丹社會各階層矛盾深重,貧富分化明顯,百姓怨聲載道。為了表達荷蘭團結統一的情感,在現任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的奶奶威廉敏娜加冕前,在一位牧師的呼吁和阿姆斯特丹市民協會的具體組織下,阿姆斯特丹各界市民集體捐款,讓威廉敏娜坐著這輛金馬車參加加冕禮。荷蘭并不是一個很崇尚奢華的國家。在荷蘭的傳統文化中,炫耀財富甚至被看成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也許正是出于這種顧慮,威廉敏娜女王并不想在自己的加冕日接受任何禮物——尤其是這樣貴重的禮物。她擔心荷蘭人會因為馬車過于奢華而產生反感。當年為建造這輛車共花了12萬荷蘭盾,按現在的標準來折算,大約相當于300萬歐元(約2640萬元人民幣)。在金馬車的制造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貧苦工人的抗議活動。因此,威廉敏娜在加冕日的第二天才正式接受了金馬車。
但是這輛金馬車隨即在世爵公司的展廳中塵封了兩年多的時間。王室本來計劃將它捐贈給國家博物館,最終還是決定保留。但直到1901年威廉敏娜結婚時,才第一次正式啟用。從1903年開始,金馬車被作為“王子日”女王(國王)的座駕使用。王室成員的重要活動,有時也偶爾使用金馬車。比如威廉敏娜的女兒、繼任女王朱麗安娜的洗禮和婚禮,現任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的洗禮和婚禮。王室最近一次在重要活動中使用金馬車,是在2002年現任王儲威廉·亞歷山大的婚禮上。但同樣是使用金馬車,為了顯示區別,只有女王親自用的時候才能使用8匹馬拉,而其他人只能使用6匹。
曾因無馬拉車被擱置
金馬車還有幾個為荷蘭人津津樂道的小故事。一戰的時候。皇家馬廄的馬匹都被送到騎兵部隊打仗用。當時即使是荷蘭王室也無法找到合適的馬匹來拉金馬車,因此女王在“王子日”也只能乘坐普通馬車去參加典禮。直到1930年才恢復了這一傳統。1966年,還是公主的貝婭特麗克絲和德國外交官克勞斯在婚禮上乘坐金馬車行駛在阿姆斯特丹街頭,險些被人用點燃的煙霧彈擊中——顯然當時荷蘭人還記得二戰帶來的痛苦,無法忍受一個德國人當未來女王的丈夫。
2001年的“王子日”(9月18日),美國還沉浸在“9·11”恐怖襲擊的余痛中,為表達對美國人民的慰問,女王特意決定取消金馬車隨行的樂隊演奏,并在路過美國大使館時停留了15秒鐘,這也給金馬車的歷史上留下了一段特殊的回憶。
雖然幾經周折,甚至屢遭磨難,已經使用了百年之久的金馬車仍然盡職盡責地堅守著崗位,并繼續作為國家統一和團結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