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的劇情
一個“老頑童”爸爸圭多跟他5歲的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一起玩游戲。游戲的情境是:一次慶祝生日的集體旅行,游戲主持是嚴厲的軍人。游戲規則有:不哭、不吵著要媽媽,不能叫肚子餓要吃點心,當然還有捉迷藏不被軍人發現。游戲采用積分制,誰先攢滿1000分,誰就能夠最終贏得頭獎:一輛真正的嶄新坦克。
游戲開始了,父子倆在緊張激烈的角逐中多次化險為夷,步步勝出;最后,喬舒亞真的如愿以償,贏得了夢寐以求的生日禮物——一輛簇新的大坦克!
這真的是一部好玩的充滿溫情的電影,誰說不是呢?
可是?!坝螒颉逼鋵嵍际羌俚模侵皇歉赣H圭多的一個美麗的謊言!所有的“游戲規則”恰恰都是圭多想出來確保兒子在一次次“種族滅絕”行動中不被殺戮的“活命招”!
如此溫暖可喜的親情故事一旦置于這樣殘酷的背景下,相信你的表情不可能不變得凝重起來了!
這場“游戲”以獲勝為結局。片中自始至終充溢著搞笑的噱頭、絕妙的諷刺、奇趣的巧合、出人意表的壯舉,無不令人開懷大笑。圭多幽默夸張的表現讓人恍覺卓別林再世!充滿了如此許多喜劇元素的影片,沒有人會反對把它歸人成功的“喜劇”之列。
但是,集中營里煙霧迷離的毒氣室、濃煙滾滾的焚尸爐、被屠殺者堆積如山的衣服、白骨森森的萬人巨坑……圭多最終也為“游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毫無疑問,這是出震撼人心的悲劇!該如何界定呢?這部影片讓你笑著笑著淚流滿面。又讓你噙著眼淚會心微笑——堪稱“最悲的喜劇、最喜的悲劇”,其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由此可窺一斑。
獨具魅力的人物——一位天才父親
影片前半部以猶太青年圭多與優雅女教師多拉的愛情戲為主。圭多是這樣一個男人:外表看似笨拙、邋遢甚至有幾分市儈狡黠。但心地善良、生性樂觀,機智幽默;面對種種狀況,他創意迭出,勇于行動,對生活充滿了熱望。不妨先看幾段圭多成為天才父親之前的表現——
圭多初到叔父所在的小鎮,邂逅了想燒掉鴿棚里的黃蜂窩卻不小心從鴿棚上面掉了下來的多拉。當圭多在草垛里接住了從天而降的多拉時,他道出“早上好,我的公主!”幽默簡練的一句話,和緊接著的“吸出傷口余毒”的舉動,給彼此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鴿子飛翔。仙女從天而降,我要搬到這兒來?!惫缍嗟挠哪妥孕懦醪节A得了美麗女教師多拉的芳心。
之后圭多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為取悅多拉。圭多索性跳上講臺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甚至脫去外衣,露出肚皮。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的滑稽表現,充滿了對學校教育的諷刺,惹得學學開懷大笑,再次博得了多拉的好感。
還有在看完歌劇后圭多開車接多拉的那場戲。天下著雨,車又出了毛病,圭多拿汽車方向盤和坐墊給多拉做了一把雨傘。兩個人在雨中漫步聊天,圭多的幽默和浪漫氣質被充分地激發出來,徹底俘虜了多拉的芳心。他們終于步人了美滿婚姻的殿堂并很快迎來了兒子喬舒亞。
在前半部影片輕松搞笑的氛圍中,故事情節完成了美妙的鋪墊,人物獨特的個性也成功塑形。影片后半部集中營中圭多的每一次靈感與壯舉幾乎都能夠在前半部影片中找到伏筆和依據,
圭多和叔叔、兒子三代人及許多猶太人一起被關押在集中營里,這是隨時都可能與死神邂逅的地方,對不測命運的恐怖寫在每個人臉上。舐犢情深的天才父親,居然急中生智設計出了這套“游戲程序”,用緊張刺激的“奪分游戲”把孩子從死亡的極度恐怖中隔離開來,不僅保護了兒子的生命,更呵護了兒子幼小純潔的心靈。試看他在集中營里的天才發揮——
納粹士兵進來宣布集中營里的條令,對德語一竅不通的圭多主動站出來當“翻譯”,把德軍嘰里咕嚕宣布的條條禁令都現編成了針對兒子的游戲規則,消解了幼小兒子的疑惑,實在令人捧腹。
趁著集中營里的廣播室無人的間隙,圭多又出奇招,父子倆偷偷溜進去,通過喇叭向多拉喊話傳情:“早安,我的公主:我昨晚夢到你,惦念的只是你……”“媽媽,爸爸用手推車推我,又不會推,笑到我肚痛;我們的游戲在繼續,今天得到幾分了……”及時向多拉傳遞了父子平安的訊息以及親人間的思念。
圭多利用自己當餐廳侍應之便,讓兒子混跡于德軍的孩子之間,游戲。用餐,消除兒子“其他孩子都沒有了”的恐慌。但是兒子不經意間吐出的一句猶太話“謝謝”馬上把他們置于危險之境。當德國侍者帶領納粹頭目進入餐廳時,所有的孩子都在練習著圭多教的猶太語“謝謝”,這位父親再次用機智拯救了自己的兒子。
圭多生命最后的瞬間定格在那個生銹郵筒的投遞口。一雙清澈的眼睛看著他跨著滑稽的步伐昂然走過。圭多還不時回頭朝兒子藏身的郵筒的方向調皮地眨眼、嬉笑。他的背后抵著硬冷的槍桿。當人影從視野里消失,墻壁后傳來一串密集的槍響……這一串槍響足以把觀眾蓄積的眼淚悉數震落!
這就是一個天才父親的完美演繹:面對困境、甚至死亡也保持著幽默的個性,屢屢讓兒子化險為夷的機智頭腦,果敢的行動……疊加起偉大深摯的父愛,令人無法不為之動容!
圭多本來是一個小人物,但是他的幽默表現為他掙得了永恒的贊譽,豐富了世界電影人物形象長廊,讓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深深記住了他——二戰中一個閃著獨特人格光輝的英雄式的小人物。
意蘊深遠的啟示
——“美麗的謊言”可以使人生變得美麗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人生的窘況早被明眼人一語道破。更何況,當所處的時代是充滿戰亂、殺戮、罪惡的黑色時代,個人的命運根本無法自主:面對不可控的厄運,如何在絕境中求得生存,獲得生存的快樂?圭多做到了,他用他與生俱來的樂觀和作為一名父親的責任,完美演繹了這樣一個生存概念:無論現實多么殘酷,依然有辦法使它變得美麗。哪怕使用謊言——當然,這些謊言是美麗的,指向希望和光明的。
圭多用他的天才編制了大大小小的謊言,圭多的叔叔幫助圭多“圓了謊”,還有集中營中的猶太人都用他們的善良默默參與了這些謊言。太多的機緣巧合讓孩子深信了父親設計的“美麗騙局”,影片結尾處,當納粹敗逃,恐怖的陰云散開,美國大兵開著坦克進入集中營搜救并把喬舒亞抱到坦克上的那一刻,還有誰會懷疑“人生是美麗的”這個概念呢?
當我們的人生遭遇諸多不如意,在我們憑著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現狀時,我們是否想過,也許,可以選擇用美麗的謊言默默擔當,暫時讓危機延遲發生,或許,危機背后就是轉機?
——能夠美化人生的還有“幽默”
林語堂在他的《論幽默》里這樣說,“‘幽默’一詞與中國的老詞兒‘滑稽’,兩者頗多混亂之處?;辉~包括低級的笑談,意思只是指一個人存心想逗笑。我想幽默一同指的是‘亦莊亦諧’,其存心則在于‘悲天憫人’。”“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干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同。”
的確,幽默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體現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文化修養。
人生的確不夠美麗,但是,至少我們還可以用幽默美化它。與圭多不同,我們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人物,如果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學會恰到好處地運用幽默,可以增添樂趣。消除緊張窘迫,保持心情舒暢和氣氛融洽和諧;更可能從幽默中受到啟迪,抵拒半庸和凡俗。
——愛,能夠造就完美人生的奇跡
細想來,“謊言”也罷,“幽默”也罷,其最原初的驅動力,就是一個字——“愛”。沒有對兒子深深的愛,圭多怎么可能如此“天才”地編出這些天衣無縫的美麗謊言?沒有對妻子的深情,他怎么會有膽量“私闖廣播室”進行“愛的告白”?在集中營里擅自播放多拉愛聽的音樂唱片?直至最后男扮女裝去營救多拉而把自己暴露在納粹分子冰冷的槍口下?愛,也唯有愛,才能催生如此驚人的智慧和勇氣!背景越黑暗,愛的光點越閃亮耀眼!
除了圭多對妻兒的愛,影片也著意渲染了妻子多拉對丈夫、兒子執著的愛,她不是猶太人,不在被捕之列,但是從她選擇了一起進入集中營,從她果決地登上遣送猶太人的列車那一刻起,我們就為這一家人不離不棄的親情至愛深深震撼了。
有人說,在功利至上、亂花迷眼的現實社會,“真愛”日漸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或者戴上各式面具在媒體上叫賣。是啊,現代人如此熱衷于追求人生的“物質硬件”,而忽略了添置“真愛軟件”!
人生,其實是提供了一種無限的可能性,而度過人生的方式可以有兩種:享受,或者忍受。其區分點應該就在于“愛”,有愛,再苦難的人生都可以是美麗的:無愛,再豐裕的人生都是遺憾的。從這個意義上再觀,《美麗人生》幾乎可以算作一部“愛的醒世寓言”,它用極端的個案昭示公眾:愛,能夠創造奇跡:完美的人生。靠真愛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