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船稅,這個存在多年的稅種,從未被如此聚焦并爭議過。
今年10月29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草案)》(下稱“草案”)公布,向社會征求意見。草案對車船稅進行了調整,乘用車按照發動機排氣量進行梯度收費。調整后,1.6升以下的小排量車稅額保持不變;1.6升至2.5升的中排量車的稅額增幅為0-960元;2.5升以上大排量車的稅額增幅為960元-4740元。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曾對草案作出說明,政府將車船稅定位為財產稅,其重要目標是“發揮車船稅應有的調節功能,體現鼓勵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小排量汽車”。
但是,草案公布后,公眾嘩然。“車船稅到底是為了環保還是加稅?”“憑什么按排量征收?” 截至11月2日,在全國人大網站上對法律草案的征詢意見已達40384條。
“車船稅調整對我使用汽車影響不大,但是影響心情。國家不能一味對老百姓增加負擔,而是應該還富于民,讓老百姓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一位車主說。
針對草案,“不公平”、“不科學”的質疑聲四起。
對于稅額增加的原因和具體用途,草案中并沒有具體說明。那么,對于節能減排的初衷,車船稅的此次調整能否達到目的?車船稅應該怎么征?車船稅應該怎么改?
嘉賓
徐長明: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
王曉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
李安定:資深汽車評論家
南辰:新華社汽車行業資深記者
謝世康:重慶長安汽車(000625)股份公司新聞發言人
楊學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公關總監
應不應該調高車船稅?
李安定: 現在,中國的汽車消費者承擔的稅費負擔很大,從購買時的購置稅、消費稅、車船稅,到使用時的燃油附加費、過路費等等,一些車輛的購置稅費成本已經達到汽車價格的30%,如今,對于車船稅的增加是進一步加大老百姓的負擔。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當前中國剛剛進入了汽車社會,國家的政策是鼓勵老百姓購車的,從去年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稅率從10%減至5%,到今年調整到7.5%,這些都是積極的鼓勵政策;而車船稅如果增加則會抵消掉原來的優惠,這與我國汽車產業政策是矛盾的。
王曉明: 在政策調整時,稅額總量應該保持不變,應該調整內部結構,在不同檔次之間進行稅負調整。如果說,有必要增加稅負,也應該將原因和增加稅款的具體用途告知民眾,畢竟他們是稅負的最終承擔者。
南辰:作為財產稅,以財產價值的公平性衡量,草案中的這種征收方法更是有失公允。例如,一輛帕薩特2.0升車型價格比其他品牌1.8升排量車型便宜,但繳納的車船稅卻要更高;而由于品牌含金量、技術含量不同,一輛排量為2.0的一汽大眾奧迪Q5比同排量的東風日產逍客要高二三十萬元人民幣,可繳納的車船稅卻都一樣。這合理嗎?
在購買汽車時,車主繳納了購置稅,車貴的多交,車便宜的少交,這本身就含有財產稅的部分,而車船稅在梯度上調高稅負有重復收稅的嫌疑。車船稅是作為地方稅進行征收的,這其中也有地方政府的利益,增加稅負將直接提高地方財政收入。
調高車船稅有利于節能減排?
徐長明:車船稅新政策將乘用車按照7個梯度進行收費,這在節能減排上會起到一定作用,將人們的消費注意力引向1.6升以下的小排量汽車。但是,這個導向還不夠清晰,應該加大對不同排量汽車收費上的跨度,比如,對于1.6升或2.0升以下排量要大幅地降低稅額,而2.0升以上的車船稅比現在更高。
王曉明:車船稅調整后,1.6升排量乘用車是一個分水嶺,我覺得這條“線”還是太低,可以定在2.0升。因為1.6升到2.0升排量的汽車依然是普通家庭在消費,而且占到一定的比例,現在中國還處于汽車普及階段,應該鼓勵更多的家庭來購買轎車,而不是增加他們的負擔,遏制消費。但是,政策導向本身是對的。雖然車船稅是一項財產稅,但節能環保是一套組合拳,不要期望某一個單一稅種就能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所以在相關稅費中體現節能減排的導向,有利于在汽車增長中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李安定:車船稅是一項財產稅,以發動機排量為計稅依據并不合理。
首先,從節能減排來看,汽車排量與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并不是完全的正相關,1.6升的小面包車比1.6升小轎車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更為嚴重,而繳納的卻是同等的車船稅;同樣,1.6升運用了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等技術的小轎車與沒有使用的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又不同,所以,以發動機排量來征收既不科學,也不能體現公平。
其次,同一排量的乘用車征收同等車船稅也不能鼓勵技術進步,不利于高技術的產品在市場形成競爭力,反而會促使技術水平較低的小型車大行其道。
另外,車船稅作為財產稅,本身并不肩負節能減排的職能。我認為,一種稅收擔負一種職能,不要再加入其它目的,否則只會造成征收的不合理,并增加了百姓負擔。
南辰:車船稅只是一個小稅種。在汽車購置成本中,最大的稅種是占車價10%的購置稅,而在使用環節,消耗的燃油、過路費等是主要成本,車船稅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所以,無論是以節能減排為目的,還是以增加稅收為目的,調整車船稅都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舉動。
是否影響自主品牌?
謝世康:有人說,這次調整會不利于自主品牌的發展,因為相同排量的國外或合資品牌汽車的價值要高于自主品牌車,但是收取車船稅額是一樣的。我們并不認同上述觀點,此次調整是有利于自主品牌發展的。
首先,我國自主汽車大多集中在經濟型轎車和小排量汽車領域,車船稅對于1.6升排量以下的汽車產品是保護和鼓勵的,與此同時,還增加了中大排量汽車購置和使用成本,這將有利于小排量汽車市場的壯大。
其次,購置稅的調整并不會改變人們對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選擇。同樣是1.6升排量的汽車,合資品牌車價比自主品牌可能要高2萬多元人民幣,這個落差不會因為購置稅的增加而改變,也不會讓原本選擇國產車的消費者轉向合資品牌。
楊學良: 車船稅的調整對于發展小排量乘用車是利好的。雖然,調整增加了中大排量汽車的成本,但不至于影響到汽車的銷售。畢竟,在中國,人們對汽車的需求是旺盛的,而且,幾百塊錢的增幅在整個購置成本中只占一個很小的比例,所以,對此我們并不擔心。
車船稅應該如何改?
李安定:如果以節能減排為目的,還是要通過改善“燃油稅”來實現。根據汽車排量來收取車船稅,無論使用多少,都是要繳納同等的車船稅,這其實是變相地鼓勵了人們多開車;而以燃油稅為計稅依據更為合理,多開車的就會多排放,多占用社會資源,就要繳納更多的燃油稅。
車船稅如果一定要征收,在考慮排量的同時,應該將“升功率”(單位氣缸工作容積的利用率)考慮在內。
因為技術含量不同,大排量的發動機功率不一定比小排量的發動機功率大,而同一排量的發動機輸出功率可能也不一樣,產生的消耗污染從而也不盡相同。所以,同排量的車輛中,升功率高的車輛應該有更優惠稅收政策,這樣不僅引導人們消費小排量、低油耗的汽車,也鼓勵企業技術進步。
南辰:車船稅立法,需要對現有車船稅種進行整合,簡化稅收目標。2007年國務院將原“車船使用牌照稅”和“車船使用稅”合并為車船稅,作為一個固定的稅種,車船稅也可以并入購置稅,并強化購置稅的財產稅功能,借鑒車船稅草案的分檔次征收模式,設立多檔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