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女性在更年期以前,很少患高血壓、冠心病,這是因為較高的雌激素水平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然而,伴隨更年期的到來,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全身各器官功能普遍降低,不僅使女性冠心病發病率增高,而且心臟事件明顯增加。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女性罹患冠心病的年齡比男性晚10歲左右。更年期以前的女性冠心病發病率遠遠低于男性,但絕經后發病率迅速達到與男性相當的水平。
面對生理上無法拒絕的變化,更年期女性更應重視冠心病的預防,必要時可在醫師指導下給予小劑量雌激素補充療法,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冠心病和心臟事件。尤其是有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肥胖、吸煙、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的已絕經婦女。但何時補充雌激素,持續時間及用藥方法,仍是需要認真審視的。
“早期應用”頗為關鍵
如同腦卒中溶栓治療有“時間窗”一樣,更年期婦女補充雌激素也有一個“時間窗”。由于大多數女性是在50歲左右絕經,因此,這個時間窗大致為50~54歲。因為在女性絕經早期,隨著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血脂開始發生變化: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濃度增高,大量脂蛋白開始沉積于動脈壁而形成粥樣硬化,使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把握住這個時間窗補充小劑量雌激素,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初期即進行干預,必將取得可靠的預防效果,使老年婦女的冠心病發病率顯著降低,同時還可預防骨質疏松癥、血管栓塞等相關疾病。錯過時機,婦女的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形成,再給予雌激素補充并無任何益處,反而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補充”二字講究多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更年期婦女應用小劑量雌激素補充療法,持續時間不得超過5年,否則將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所以,專家建議中老年婦女的用藥療程以4-4.5年為宜,不可持續時間過長。同時也要避免持續時間過短,否則對冠心病的預防效果不會太好,甚至有“前功盡棄”之慮。
雌激素補充療法可選用天然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或微粒化雌二醇等,給藥途徑包括口服用藥、皮膚用藥及陰道內用藥。目前主張應以天然雌激素口服給藥為主,并聯用合成孕激素如安宮黃體酮(醋酸甲羥孕酮)、炔諾酮等,以降低乳腺癌的風險。
但是,凡有禁忌癥的婦女不能采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如①有原因不明的陰道出血或子宮內膜增生者;②已知或懷疑患有性激素相關腫瘤,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腦膜瘤者;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④患有血卟啉癥、系統性紅斑狼瘡者;⑤6個月內患有活動性靜脈或動脈血栓栓塞性疾病者。
此外,更年期和絕經后婦女在飲食中應適當增加大豆及豆類制品。這些食品中所含的異黃酮是一種天然的雌激素類似物,不僅有利于延緩女性體內雌激素減少的速度,而且有利于防范心腦血管疾病。
避孕方式更換別馬虎
宋麗華
王女士最近發現自己的腳踝有點腫,用手按下去一個小坑,待會兒才能恢復。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血壓高。令她不解的是,年紀輕輕的她,去年在公司體檢時血壓還比正常值稍微偏低一點,今年為何會轉變成高血壓呢?在醫生的細致詢問下,她找到了病癥的根源。原來他們夫婦結婚后一直是丈夫采用避孕套,而今年改成王女士服用避孕藥了。正是避孕藥引起了血壓升高。
口服避孕藥的成分一般為雌激素和孕激素,其中孕激素與高血壓的形成關系極為密切。有些人此前沒有高血壓的明顯癥狀,口服避孕藥后引起機體內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分泌異常,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強,腎動脈改變,導致血壓升高。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分泌異常和雌激素直接作用于腎小管,還會促進水鈉的重吸收,導致水鈉潴留,所以王女士還出現了下肢水腫的現象。
每個已婚女性都有適合她的避孕方法,這是按她們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的,一般不會經常更換。但育齡夫婦們難免會遇到一方或雙方患病或有特殊生理要求的時候,這時就有可能遇到更換避孕方式的問題。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請務必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 在更換避孕方法之前,必須對新的方法有充分了解,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2 不論服用哪一種避孕藥,要改用其他避孕方法時,必須堅持服完一個月經周期,否則會造成月經紊亂或避孕失敗。
3 使用長效避孕藥的婦女,如果要改用其他避孕方法,如放置宮內節育器、使用避孕套,應先改服短效避孕藥2~3個周期,以減少月經紊亂的發生。
4 雖然宮內節育器產品不斷更新,但都有其優缺點。只要已放置的宮內節育器確實適合自己,效果可靠無副作用,就應繼續用下去,不要盲目更換。通常宮內節育器可放置10~20年。
5 原先采用避孕工具的夫妻,若要改用口服避孕藥,應在月經來潮的第5天開始服藥,服藥前必須堅持使用避孕工具。
6 決定做絕育手術的夫妻,術前一周要停止性生活,術后還要繼續避孕2~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