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白變白,吃黑變黑”“吃水果讓小孩漂亮”“一人吃兩人的飯”……孕婦,作為特殊的人群,飲食問題也備受關注。孕媽媽們自是希望通過“巧吃”生個“優質寶寶”。五花八門的建議有一籮筐,但稱心如意者少,被“忽悠”者多。
寶寶膚色與吃無關
民間認為,孕婦要多吃牛奶、豆腐、蓮子、淮山、芡實等白色食物,才會使將來嬰兒的皮膚白皙。還有人煞有介事地說,孕婦不能吃黑色、焦色、油炸等黑色食物,中藥更是點滴不能沾。
其實,嬰兒皮膚顏色的深淺,是由機體黑色素細胞數量決定的,很大程度由遺傳基因決定,父母皮膚白,孩子的皮膚就較白,與吃什么無關。有時也可能隔代遺傳,父母的皮膚都白,但祖輩的皮膚黑,那么孩子的皮膚也可能較黑。后天也有影響,如光線照射強烈,刺激黑色素的生長,皮膚就變黑。我們建議孕婦多吃上述白色食物,是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利于孕婦和胎兒健康。
孕婦喝中藥會使黑色素通過血液流到胎兒體內,導致胎兒變黑的說法站不住腳。因為中藥有植物性、礦物質和動物性三種,而給孕婦吃的中藥基本都是植物性的,并沒有黑色素。而中藥湯本身的顏色,會通過消化道流走。
需要提醒的是,瘢痕體質(身體受傷部位會長出瘢痕疙瘩來)的嬰兒,身上特別是臉上有傷口在愈合時,要少去碰觸,否則會刺激黑色素的生長,使疤痕更明顯。
水果也是“雙刃劍”
很多孕婦往往沒有胃口吃飯,于是便選擇用水果代替正餐;有的孕婦由于妊娠反應劇烈,更是依靠吃水果來減輕妊娠反應。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
盡管水果營養豐富,但營養并不全面,而且影響其他食物的吸收,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對于子宮、胎盤及乳房發育來說,水果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更是不足;同時,用水果來代替蔬菜還會減少不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容易誘發便秘。
如果正餐過后,還大量食用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加之運動減少、體重增加,很可能導致孕婦血糖升高、代謝紊亂,引發“妊娠糖尿病”,對母體和胎兒都會產生嚴重危害,孕婦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胎兒則可能出現畸形,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胎死宮內。
孕期食用水果,應該注意“度”和“道”。最好在兩餐之間,每天最多不要超過200克;盡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不要無節制食用西瓜等高糖分水果。水果中含有發酵糖類物質,吃后最好漱口。要注意飲食衛生,生吃水果前必須洗凈外皮,不要用菜刀削水果,避免將寄生蟲卵帶到水果上。
產后火大是吃出來的
產后規矩多,在南方沿海地區更多。燉雞湯、喝老酒,許多產婦在產后都會強化補充這些高蛋白的食物。可是吃得越多,就越上火。
一般來講,只要保持均衡的飲食就能夠滿足產婦產后的營養所需,而產婦平時也應該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以及纖維素的食物,避免吃辛辣、生冷、有刺激性、有臭味(如蒜、蔥、韭菜、臭豆腐等)和不易消化的、油膩的食物。過多地攝入蛋白質后也容易轉換成脂肪,造成孕婦肥胖,而且蛋白質的過度分解和排出會加重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