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消廢者”
2010年,“消廢者”一詞成了商業新詞。所謂“消廢者”,其實就是消費者,不過他們消費的東西,是商家賣不出去的一些廢品或者假冒產品。
有這么一個段子:“早上醒來,先用二甘醇超標的牙膏刷牙,再用發臭的藍藻水洗臉,給兒子沖一瓶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自己喝一杯黑作坊的豆漿,吃幾個硫磺熏白了的饅頭,就點兒廢舊油漆桶里腌的榨菜……晚上睡覺的時候,被剛裝修完的贈品甲醛嗆得眼淚直流,只好把腦袋蒙到黑心棉被子里?!?/p>
雖然只是段子,但并不算很夸張。如今,從食品到日用品,無一不被我們這些消費者在“消廢”著。
一個星期前,筆者所在的城市將收繳的一批過期飲料、食品、化妝品和日常用品等10大類、36個品種,總標值160多萬元的假冒偽劣商品進行公開銷毀,沒想到那天去現場圍觀的數百人竟一哄而上,將幾車沒來得及焚燒完的假貨瘋搶一空。
再來關注一下城里的一元店、八元店、十元店,這些店里貨架上擺滿的,從日常的針線、碗筷、本子、插座到洗碗巾、鋼絲球等,大都只經過簡單的包裝,廠址、品名基本沒有或不全。盡管如此,這些店的生意大多還不錯。
在農村,“消廢者”更是不計其數。
河北固安縣城郊,有一個叫京南商貿城的集貿市場。一位回鄉探親來此購物的女士僅僅花了19元錢就買到了腦白金營養麥片和兩瓶飲料??墒?,她回家后一檢查,發現購買時問商家明明要的是雪碧,可買回來的這兩瓶飲料,外觀雖然和雪碧幾乎一模一樣,但睜大眼睛一看卻變成了“碧”。再打開看看所謂的腦白金營養麥片,連聞都沒法聞,更別說吃了。
大規模地制造“消廢者”的“行動”還在后面。
某商場打著“送貨下鄉,服務農民”的旗號,組織了一批“物美價廉”的商品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鄉村。不出村鎮就能買到品種齊全的商品,農民自然樂不可支。但沒想到好景不長,不是這家買的彩電圖像不清晰,就是那家買的音響效果失真。后來一打聽,原來這些都是商家賣不出去的滯銷品和劣質品。
幾年前,曾被曝光的遍地假化肥的山東臨沭縣城,現在搖身一變出現了多家合資企業,能夠“生產”不同國家的化肥,成了典型的掛“洋”頭賣狗肉;湖北農民用的多菌靈農藥“殺蟲不靈坑農靈”,某些有效成分含量為零,沙洋縣195戶農民因此損失近百萬元……一樁樁案例令人觸目驚心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不少中國人緣何成了“消廢者”?
為何甘當“消廢者”?
一些消費者甘當“消廢者”,原因有四:
一是貪圖便宜的心理在作祟。其實,買回的電池只用兩天就沒電了,皮鞋穿不到一個星期就掉底了……做這樣的“消廢者”,值嗎?
二是虛榮心在作祟。想花不多的錢買“名牌”服裝,向別人介紹時也會“理直氣壯”,殊不知,這也助長了一些假名牌的滋生蔓延,最終吃虧的還是廣大消費者。
三是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在應付光怪陸離的市場時捉襟見肘,尤其是農民兄弟對于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農資產品。比如像山東臨沭的假化肥,外包裝袋精美異常,憨厚的農民哪里會想到里面裝的會是假冒產品?
四是當地政府部門裝聾作啞。一個小小的臨沭縣城,竟然會有幾十家“合資化肥企業”,臨沭縣相關政府部門豈會不知道?這些假化肥之所以久盛不衰并歷經上級部門打擊而更加堅強,地方保護主義難逃其責!
何時天天3·15?
2009年年底,一批在2008年沒有徹底銷毀的含三聚氰胺的問題奶粉,又紛紛在廣東、河南等地流向了市場,相關部門只好再次加大追查力度,徹查并銷毀這些問題奶粉。
由此,國產牛奶之殤,帶來的更可怕后果是,社會的誠信之殤。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謊言的年代,為了金錢,良心可以出賣,誠信可以背棄,大頭娃娃、結石嬰兒……這些都讓人痛心疾首,感慨萬千!
可是,我們中國人本不應這樣啊!商鞅立木,許諾移者可得50金,有人徒之得其賞,這是立言的誠信;楊震薦才,受恩者攜禮私謁,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言正色而拒,這是處世的正直;包公坐堂,不分貴賤親疏秉公斷案,這是執法的公正……我們的民族,原本就是“誠信族”啊!
浙江衛視采訪李敖的女兒李文時,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在中國不知何時才能天天3·15呢?在國外,如果在一個商店買到假貨,可直接告到法院,一直告到商店關門為止,所以店主唯恐賣出假貨。而在中國,尤其農民,當買到假藥、假化肥時,常常只是忍氣吞聲,自認倒霉。所以,如果要真正維護自己的權益,首先要樹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行使合法權利的意識,此乃當務之急。
不久前,甘肅秦安縣興國鎮棗灘村村民李二良在村里的小賣店買了盒方便面,回家后發現已經過期,去找店主退貨被拒絕,雙方因此發生糾紛。李二良拿著方便面來到設在村委會的12315維權聯絡站。聯絡站工作人員核實情況后,當即帶著李二良找到店主,要求其予以調換,并當場拆開了那盒過期方便面的包裝。
正是因為甘肅省在全省農村建立了“一會兩站”:即在鄉鎮建立消費者協會基層分會,在行政村建立紅盾護農服務站和12315維權聯絡站,完善了農村消費維權體系。目前,甘肅省已有7998個“兩站”在運轉,覆蓋率達70%,“兩站”成了農民消費的“保護神”。
2009年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完善促進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政策。緊接著,由財政部、商務部聯合發布、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實施的《家電下鄉中標企業考核及管理辦法》,對家電下鄉中標企業進行規范,實行“淘汰機制”,并聯合發布《關于取消24個家電下鄉項目中標資格通知》,取消浪潮電腦、夏新手機、尚朋堂電磁爐等產品的下鄉中標資格。
筆者認為,“消廢者”這個流行詞匯早日消失,才是消費者之幸!
編輯家英宏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