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比喻為一場球賽,打完上半場,人生確實需要進入中場休息了。
許多進入人生中半場的人,都會有一種茫然感,仿佛站在十字路口,充滿了彷徨、猶豫與疲憊。殊不知,這正是生活給出的讓你半場調整的信號,抓住這難得的機會,你才能在人生的下半場,走得更好。
我為什么長久找不到生活的動力?
李東是個廣告策劃人,他說不知道為什么, 2009年國慶休假后,突然一下子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了,再也找不到生活的熱情。
他在一家不錯的外企工作,從十年前剛到北京時一無所有,到今天擁有住宅,娶妻生子,他一直在充滿激情地奮斗,最辛苦的時候,同時兼著三份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活得像一個陀螺。
但32歲這一年,當房子、票子、妻子、孩子都擁有的時候,他卻突然陷入了一種心靈危機中。這幾個月,他發現自己有了許多變化:
首先,他對干了十幾年的工作不感興趣了。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他感覺把自己累死也成不了王石,更成不了比爾·蓋茨。
其次,他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么走,重復現在的工作,他覺得沒意思,可是除了現在的工作,他還能做什么?
工作上的焦慮和疲憊讓他停滯不前,而婚姻也進入了平淡期。為調整自己,他請了半個月的假,一個人沿著云南、四川走了一圈,但旅行帶回來的熱情只持續了三天,他依然覺得自己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怎樣朝前走。
他實在受不了了,于是來到我的心理咨詢室咨詢。
中年男人的心理困境
多年的心理咨詢工作,讓我看到了許多像李東這樣的男人。他們在人生的某一天,突然走到了行進不下去的時候。表現特征是:疲憊,猶豫,彷徨,懷疑生活的意義。他們一般事業小有成就,但是突然覺得下一步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他們渴望實現更大的抱負,但是暫時沒有找到出路。
一個男人如果出現這樣的心理狀況,便是他們進入人生中半場的時候。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它說明,一種內心重建的契機和需求開始了。
人生中半場,他們開始考慮這樣一些事情:
1、我之前的打法正確嗎?人生上半場,可能一味地以賺錢為目標,覺得生活的意義就是解決基本生存,當這些目標都達到了,接下來該做什么?
2、我需要補充身心能量了嗎?因為只顧比賽,體力消耗過快,再這樣奔跑下去,還能堅持多久?
3、我還需要為外在而活嗎?我有一份不快樂的工作,但以往為了金錢或者面子,只能忍耐,如今,我的人生已經過去一半,是否該過更真我的生活?
4、我是不是忽略了很多東西?一味奔跑,沒有心思看風景,沒有好好陪父母……現在該不該放慢腳步?
總之,人生中半場會讓許多許多人改變一貫匆忙的腳步,內心的復蘇開始了。但困難也正在于此:開始懷疑過去,但新的東西又沒有建立起來,一時之間,何去何從成了一個大問號。
走出人生中半場的幾個心理自助方法
1、從成功到有意義
心理大師米哈爾·契特說過,我們常常活在一種小我中。比如認為當官或者發財才是自己終生要追求的。沒有錯,這些當然人人都需要,但是得到這一切后,你就能真正快樂嗎?
國內的富豪王石放下企業去爬山,好利來的羅紅放下企業去攝影,正如王石在成功后的一場大病中有所省悟那樣:成功不是唯一的人生意義。
人生上半場側重追求成功,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影響力、金錢、地位以及房、車等),而人生下半場側重的是生命的意義。
2、留在場上,但調整策略
大多數時候,即便不愿意,我們也不能放棄生活的重擔。那么,不妨賦予工作以價值感。當自己認為具有價值時,工作自然會快樂。史丹佛大學教授伍佛德強調,即便擔任不耀眼的基層工作,也要努力增加自己的工作價值感。將想法扭個彎,熱情又會像泉水般,源源不絕。
3、重視家庭
對自己要有一個清醒的分析,即為什么產生困惑?我的人生目標到底是什么?我在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上應做什么調整?許多處于人生上半場匆匆奔忙的人,往往忽視了家庭。所以中場回歸家庭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4、找到真正興趣所在
要成為工作上的主人,從了解自己開始。職業生涯顧問專家建議,當你開始對工作產生倦怠時,就是該重新思索自己的時候了。 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長哪個領域?性格適合從事哪種類型工作?這份工作可以發揮所長嗎?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放錯了位置?多取用身邊資源。干部可以多找部屬聊,同事之間也可互相討論,激蕩出一個可執行的目標。
下面一些應急方法也可以讓你緩解心理倦怠:
在日常生活中,常呼吸新鮮的空氣并運動。
食取均衡的飲食,避免吃太多甜食及垃圾食物。
花一點時間和小孩在一起,不要只是接送他們。
參與一些需要用力的活動:整理花園,擦洗地板。
詳細地寫日記,并將焦點放在積極的觀點與最近的正面計劃上。
和朋友保持聯絡。
列一張表,將工作上所不能忍受的事列出來,然后把它丟掉,每星期寫一次,重復四個星期,你會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然后找方法克服。
多了解一點家族歷史,參加宗親會,并投入到傳統的活動與慶典中去。
編輯劉建淑jianshu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