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檔案
Ck是美國第一大設計師品牌Calvin Klein的簡稱,始于1968年,由設計師Calvin Klein和他極具生意眼光的發小Schwartz合資開設。
70年代,CK的極簡線條及洗煉的性感,重寫了世界流行舞臺對摩登現代派的定義,并創立了市面上第一個設計師牛仔服飾品牌CK Jeans(牛仔服系列)。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CK分別創立了居家系列和手表、眼鏡等配飾系列。
今天,CK依然堅持著其純粹簡約的設計理念,設計靈感來源于人性中對于高貴的追求,并建立在對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愛、永恒和分享的詮釋上。
CK,兩個男人創造的傳奇
設計師Calvin Klein的朋友并不多,Schwartz負責CK的經營,以幫助他實現理想。他們是兒時的伙伴,早在5歲時就結識了。不過,這對朋友的性格完全相反:Calvin Klein結過兩次婚,此外還有不少情史;而Schwartz則過著相當簡單的家庭生活。
他們的第一筆生意是兒時在街角上售賣白開水開始的。Schwartz的父親開設了一家小型超市,后來,他的父親在工作時慘遭殺害。22歲的Schwartz不得不中斷兵役,回家繼承父業。對于Calvin Klein而言,這同樣是他職業生涯的分水嶺,當時他的工作是制作廉價的滌綸服裝。
Schwartz對朋友說:“我們干嗎不一起開超市呢?”Calvin Klein向親人們征求意見,父親建議他堅持下去,看看能不能在服裝業干出點名堂。這時候,他才意識到事業與金錢無關,而是要實現理想。
面對婉拒,Schwartz的回應令人吃驚,他將3.5萬美金交給了Calvin Klein,以幫助他實現理想。
Schwartz熟知如何行事,Calvin Klein則極具個人魅力。盡管歐洲人當時仍將美國時尚看作一潭死水,但美國的時裝工業卻因為這兩個男人而蘇醒。
是什么讓你對CK過目不忘
正如那些喜歡穿著CK底褲拍寫真的明星們詮釋的一樣,CK總是在用全裸或半裸的形象,不斷挑逗著觀眾的視覺,將性感與CK品牌形象劃上等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服裝賦予挑逗意味的試驗,在當時的成衣業已算得上相當邊緣。1980年的電視屏幕上,再也沒有別的東西比CK的廣告引起過更大的轟動了———年僅15歲的波姬小絲穿著一件軟緞襯衫和一條牛仔褲,直視鏡頭,問道:“想知道在我和我的Calvin之間還有什么嗎?什么也沒有。”這是時尚界最早出現的介于女孩和女人之間的既天真又性感的角色。
今天,CK依然偏愛裸體形象,無論在內衣、時裝或香水廣告上,它旨在創造完美的、藝術化的形象,大肆挑逗的視覺印象,十分性感而不低俗,也因此讓CK隨時保持在流行第一線。
男人愛上CK的理由
什么是有品位的穿著?首先得有舒適愉快的穿衣態度。CK即如此,高貴又本真。
CK給人的感覺是單一不復雜,像確定好的工程圖,沒有太多的喜悅或快感,有一種透徹果決的堅持。而它選用的色系都非常低調,以表現純然的美感:應用黑與白時,就像在光譜兩端的極色黑與白,極端而純粹;應用到低調的褐色、咖啡、灰,便會使其漸層展現似自然界不同光線角度所打出的不同層次感。這種對色系的敏銳與細膩,以及在剪裁方面大膽直接且果斷的展現,似乎更能襯托男人的個性,讓他們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時時散發出個人魅力。
如果你是一個穿著CK的男人,志同道合的人看見后會因此更了解你想要呈現的是什么,他們會欣賞并積極回應。
時尚并非掛在墻上的藝術品,而是關乎時裝與穿著者。CK恰恰簡單到明朗,能將男人徹底融入衣著中。
CK讓男人學會愛自己
與那些抗拒香水的男人所想象的恰恰相反,其實女人對待男人身上的暗香也同樣抱著寬容或欣賞的態度,畢竟,迷人的味道是沒有人會拒絕的。甚至,不少男人的成功,也與身上散發著的淡淡的香氣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
我曾經在工作上遇見一個喜歡使用CK香水的男人,第一次接觸,就感受到了他渾身散發出穩重且清幽的果木味,讓人感受到一種親切和熟悉,更讓人感受到了他的從容自信。后來,我們的合作非常順利。
懂得用香水的男人一定是愛自己的。說到愛自己,想起了一個笑話:滿清末年,大家分辨一個人是傳統文化派還是西洋文化派時,只要解開褲子看看內褲就知道了。因為中國人的內褲是四角的,而西方人的內褲是三角的。如今也是這樣,辨析一個男人的生活質量好壞,只要解開褲子看看他穿的內褲就知道了。其實CK這個牌子,最為人知的應該是底褲。韓寒曾在博客里說自己去襄陽路(上海一假冒名牌聚集地)買CK內褲,結果回來一看卻是OK內褲,這讓他很是郁悶。其實,不只是韓寒,穿假CK底褲的男人大有人在。
不管以上說法是否夸張,也不談內褲是真是假,可見CK讓男人學會了體貼自己,關注“內在”,它在時尚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編輯家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