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有“中國蝶后”美譽的劉黎敏離開祖國十余年后再次成為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她和美籍男友夏互輝在武漢舉行了盛大婚禮。劉黎敏曾在1994年羅馬游泳世錦賽上獨攬女子100米和200米蝶泳金牌,并與隊友合作奪得4×100米混合泳金牌,打破世界紀錄。1998年退役后,劉黎敏赴美求學,開始了異國打拼生活。此次回國舉行婚禮,讓關注她的人們禁不住好奇:十余年來她有著怎樣的經歷?她和新婚丈夫又有著怎樣的浪漫愛情?
成敗中領悟人生哲理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18歲就在世界泳壇封后,當年的輝煌至今是不是都還深刻在腦海里?
劉黎敏(以下簡稱劉):是啊,親歷過的事永遠也忘不掉。我5歲半開始在武漢學游泳,8歲那年看奧運會,游泳運動員在比賽場上頑強拼搏的情景讓我心里特別激動,心想,將來我也要參加奧運會。為了這個目標,我加倍努力,拿了兒童組冠軍、少年組冠軍,進入省隊。視野開闊了,目標也更加清晰。1994年的羅馬游泳世錦賽上,我如愿以償獲得了100米和200米蝶泳及4×100米混合泳冠軍。不久之后的廣島亞運會,我又奪得了這三個項目的冠軍。100米和200米還創造了亞洲紀錄。200米蝶泳是2分6秒68,100米是在59秒之內。
記:廣島亞運會之后,中國游泳隊爆出興奮劑事件,你當時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劉:壓力非常大!興奮劑事件爆發后的一年里,我和我的教練一起代表中國游泳隊頻頻出戰,在地中海四國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巴西世錦賽上都拿了冠軍,世界排名始終比較靠前。當時國際輿論對我們的壓力非常大,國外選手對中國隊的認識也很消極,覺得中國隊如果不靠興奮劑就不可能出好成績。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拿下這么多金牌,就是要向他們證明,中國隊還是有人能夠站得出來,有這個能力依靠真正的實力奪得金牌!
記:在1996年6月23日亞特蘭大奧運會100米蝶泳比賽中,你以0.01秒之差屈居亞軍,當時對你的打擊好像挺大的。你是如何擺脫陰影再次站到泳池邊的?
劉:奧運會回來之后的一段時間,我真的很迷茫,就因差了0.01秒,我成了失敗者。當時的中國體育界就是這樣,金牌至上,你沒拿到金牌,不管是銀牌還是銅牌,都表明你是一個失敗者。而對我自己來講,從小就有奧運夢,進國家隊之后的目標也是奧運會金牌,目標卻沒能實現,連我自己都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了。那段時間我真的很苦惱,也很傷心。我提前回國后,隊員李曲還在比賽,也拿了銀牌,她在電視上哭,我在電視下面哭,心情都是一樣的,我最能理解拿銀牌時的心情。后來我看了臺灣作家劉墉的一套書,叫《創造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在這套書中,劉墉寫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長時期遇到的各種問題及當時他對孩子的態度。他以書信的方式殷切地叮嚀、教導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對待紛繁復雜的社會,如何去愛別人,如何去接受別人的愛。告誡年輕人如何戰勝自己,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找到生存、自保之道,并尋求突破走向成功。通過閱讀我覺得,劉墉所寫的,正是我當時所需要做的。首先是肯定自己,雖然我拿的是銀牌,但這個世界上能拿到銀牌的人也很少,說明我是有實力的,我不能總是在自以為自己很失敗的謎團里轉,應該超越自我,樹立新的目標、新的方向。我覺得,正是游泳生涯所經歷的這些成功與挫折,讓我領悟到了人生的很多哲理,也正是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我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并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
努力打開另一扇窗
記:1998年你退役之后,去了美國學習、工作。能談一談你在美國的學習及工作經歷嗎?
劉:我是1998年8月到美國內華達州州立大學雷諾學院學習的。雖然該學院愿意向我提供全額獎學金,但條件是我必須代表學院參加全美大學生游泳錦標賽。我在美國讀的是國際貿易,很多同學問我為什么不選擇讀體育專業,我很自信地告訴他們,我已經是一名專業的游泳運動員,當教練也可以當得很好,選擇另外一個專業對我來說前景更廣闊,我可以吸收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識。
記:像開快車似的,你一下由東方到了西方,學習和生活習慣嗎?
劉:初到美國的日子十分辛苦,又要上課又要參加訓練,每天睡眠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美國大學生運動員的作息安排和國內不一樣,國內游泳隊員不出早操,一般是早上7點多起床,然后吃早飯,8點半去游泳館,9點多開始訓練,而美國大學生選手要出早操,一般是5點半起床,6點到7點半出操訓練,然后用早餐,9點鐘上課,有時候因為訓練結束得比較晚,為了不耽誤上課,早餐也只好放棄。下午2點到4點還有一堂訓練課。晚上則是在圖書館里做作業,或是在公寓里看書。我英語基礎較差,晚上不得不突擊英語,往往要學到夜里十一二點才能睡覺。
記:你這個世界冠軍、奧運會亞軍,在學校里有沒有眾星捧月的感覺,隊友對你是不是很敬重呢?
劉:沒有什么眾星捧月的感覺,在學校里我和女子游泳隊的大部分外國隊員相處得很好,她們認為中國人很有禮貌,說中國人很NICE(好),但也有個別美國選手很傲慢,總想壓中國隊員一頭,對此我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要是有人想欺負我,我也決不退縮。
在美國經常進行雙邊對抗賽,我們的對手斯坦福、伯克利都是美國名牌大學,每次比賽都帶著大批啦啦隊員,相比而言,雷諾學院是一個中小型學校,只有教練帶著幾名女隊員參加比賽,沒有啦啦隊助威。當對方隊員下水的時候,看臺上總是非常熱鬧,可是當雷諾隊的選手下水時,觀眾席上卻是冷冷清清,頂多偶爾傳來幾聲女孩子的尖叫聲。特別是當我奪得冠軍上臺領獎的時候,全場幾乎鴉雀無聲。我是個外來人,拿了冠軍,他們心里自然會感到不平,所以我并不感到尷尬,我只感到自豪,因為我是在美國的土地上獲得冠軍的。我同她們一起訓練,同她們一起比賽,同她們一起接受藥檢,但我仍然能打敗她們。我一直想向世界證明,中國游泳運動員不是靠興奮劑,而是靠實力奪得世界冠軍的。
記:后來你在大學里當上了游泳教練,執教期間,你有什么體會嗎?
劉:1999年8月,我參加了全美游泳錦標賽,200米蝶泳成績排在當年世界第二位,超過了我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成績,100米成績也排在世界第六位,如果把這兩項成績拿到國內排隊,都名列第一。我的形象給校方的印象是中國運動員很刻苦,很聽話,也很努力,很有成績,所以他們聘請我為游泳教練。我覺得中國游泳運動員大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訓練,長大了就有了疲倦感,我就是這樣,小時候對游泳很感興趣,很有熱情,但漸漸地興趣就沒有了,熱情也沒有了,有的只是壓力,游泳變成了一種不得不做的枯燥乏味的工作,為父母,為教練,為金牌,或是為其他什么目的,就是不為自己。美國運動員在這一點上跟我們有很大區別,他們是因為愛好才去游泳,所以他們對這項運動一直很熱衷,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訓練。我這些年在美國生活的最大收獲就是,我又恢復了對游泳的興趣,找回了小時候為自己游泳的那種感覺,現在游泳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壓力,而是愛好,是樂趣,是我生活的目標。
異國牽手相知人
記:大家對你和夏互輝先生的相識相愛很感興趣,能談談你們的浪漫史嗎?
劉:我倆的相知是因為有太多的共識。2006年2月,他在內華達州舉辦了一場中國文化講座,主題是“從文化的視角,看中國的崛起”。在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時,他強調“和而不同”,道出了儒家文化“和諧”的深刻含義,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橋梁即一個“和”字的重要性。受講座熱烈氣氛的感染,我忘記了自己的“草根”身份,積極發言,談了自己對“中西合璧”的看法。夏互輝對我的發言很欣賞,不斷點頭對我表示鼓勵。他溫文儒雅的不凡氣質,哲人的睿智以及幽默風趣的談吐,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我并不知道,因為我在2000年全美大學生游泳錦標賽上的出色表現——包攬100米和200米蝶泳金牌并創造新的記錄,被當地報紙列入“內華達州100年體育大事記”——他對我已經十分熟悉。我結合“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钡挠嘘P歷史對“中西合璧”的論述,更讓他對我肅然起敬。后來他對我說:“你真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姑娘啊!”應該說,我們是互相來電。
記:交往過程中你們有沒有過比較突出的矛盾?
劉:他是哈佛大學杰出的博士生,曾在亞洲多所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多年,精通漢語,不僅對中國的歷史與現狀有著較深的研究,而且身體力行地宣傳中國文化,他很熱愛中國,這就為我們之間關系的深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雖然民族不同、國籍不同,但我們幾乎沒有比較突出的矛盾,相反,在交往中他經常給予我事業上的巨大幫助,讓我看到他的大智慧與大能力。
記:這么說你們是相輔而行了?
劉:對。舉個例子吧。大學畢業后我在內華達州旅游局擔任局長助理,一直致力于家鄉湖北旅游業的國際促銷??扇绾尾拍芨玫卦趦热A達州甚至全美推介湖北,并讓更多的湖北人到內華達州旅游呢?我始終找不到搭建兩地旅游合作平臺的切入點。有一次我和夏互輝一起去滑雪,他得知我的困惑后故意問我:“你知道美國山脈最多的州是哪里,它又有什么特別的自然景觀嗎?”我張口即來:“內華達州啊!這里自然景觀非常多,全州有24個國家公園,有著名的大峽谷,還有胡佛水壩、紅石峽谷。很多愛好戶外運動的人會到這里攀巖,此外這里還是美國西部牛仔的發源地……”說完了我有些奇怪,為啥考我這些?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神秘地笑了笑繼續問:“請你再給我介紹介紹湖北的自然旅游優勢在哪里?”我如數家珍:“長江三峽國際旅游黃金線,在中國是唯一的;武當山是道教圣地,自然風光秀美,吸引力和知名度都很高;神農架是世界上中緯度的植物基因庫,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聽完我的介紹,他認真地對我說:“內華達州是美國山脈最多的州,當地人格外愛好運動,包括滑雪、游泳、攀巖、探險等。而湖北是中國的體育運動大省,游泳、攀巖、探險更是人們喜愛的項目,這就為兩地旅游交流奠定了良好的人文習慣基礎;此外長江三峽國際旅游黃金線,就類似內華達州是北美地區滑雪圣地一樣,在本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景點,武當山、神農架和美國西部牛仔的發源地、印第安人的部落也有相似之處,這就能吸引人們的獵奇心理去探險、去旅游,所以我覺得內華達州和湖北的旅游交流不僅具備非常對稱的人文條件,而且還有許多相類似的自然條件,兩地完全可以互相借鑒取得雙贏?!?/p>
我心中不禁一亮,催問道:“如何互相借鑒,取得雙贏呢?”
“你是一名優秀的體育運動員,現在又是個旅游官員,可以在工作中將兩者有機結合,以運動‘賣’旅游,來他個‘到中國湖北游三峽、探神農、登武當、逛武漢’,加大湖北旅游在歐美主要客源市場的促銷力度?!?/p>
“以運動‘賣’旅游!”這點子太妙了!我頓時豁然開朗,這正是湖北與內華達州兩地旅游合作亟須引進的切入點呀,困惑多日的“瓶頸問題” 一下子解決了,我高興地喊道:“太好了!我終于找到切入點了。”
記:憑一個好點子他就俘獲了你的芳心?
劉:哪有這么簡單!深入了解后我還發現,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很富有正義感,尤其對中國的感情十分深厚。
記:能具體說說嗎?
劉:一個周末的晚上,我倆在咖啡廳品咖啡,咖啡廳里有人在彈奏鋼琴曲《多瑙河》。聽著聽著,夏互輝眼眶里有了晶瑩的淚花,我吃驚地問:“你怎么了,身體不舒服?”他急忙調整情緒,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聽到這首曲子我想起了今天我們走過的多惱湖,想起了多惱湖名稱的由來,所以……”接著他沉重地給我講了一個悲慘故事:200余年前,9000多名華工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在內華達山上筑起了令世人震撼的“中國長城鐵路線”,華工們為了紀念這個讓他們傷心煩惱、失去同伴的地方,將當地的“多納湖”改名為“多惱湖”。講完了,他哽咽而激動地說:“盡管世界上存在著多種民族,有著多個國家,但我一直認為,從古至今具有幾千年漫長而燦爛文化歷史的中華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美國的發展,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離不開中國,中美關系應該著眼于戰略互信開創未來,不能因小失大,一葉障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個大國處理相互關系時應放眼全球。沒有大局觀,將有負于兩個大國的盛名和兩國人民的期待?!甭犃怂脑挘沂指袆?
記:恭喜你們有情人終成眷屬!你對未來有何展望?
劉:謝謝!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及中美兩國教育工作和體育運動方面的交流,在他的支持與幫助下,我剛剛創辦了高山教育協會。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將在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經營好家庭的同時,以高山教育協會為平臺,盡力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回報祖國。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