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自學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牢固樹立以自學為主、主動學習的概念。
關鍵詞:自學方法 自學能力 自學習慣 預習
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引導他們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自學的方法,探索知識的規律。因為一個人博學廣聞,知識豐富,大部分是靠自學得來的,這是不可非議的。因此,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在預習中培養自學的習慣
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為“預習——聽課——完成作業——復習”四個環節。自學往往開始于預習。預習是自學的前奏,它包含著用自己有的知識和方法去分析、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并在認識中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及區別。每次講新課的前一天,我都讓學生在數學早讀課上進行預習。預習時不準互相議論。有時我邊巡視邊鼓勵他們:“看誰不用老師講,能在預習時就把知識學會。”所以學生在預習時,都是埋頭看書、積極思考。要求他們凡是能自己學會的自己要學會,重點地方要畫上橫線,自己看不懂的要標出“問號”,準備上課時提出來和同學、老師研究、議論。每逢遇到較容易的知識,通過預習把它掌握了,學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異常興奮。
二、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
學是學生個體學習的一種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他們知識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教要適應學,學要適應教。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在教學中一定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方法,以引導學生自學。如記筆記,較多的學生是照黑板抄,更有甚者力求將老師所講的話全記下來,這種方法欠佳??梢宰寣W生作旁注,凡教科書上有的一律不記這樣可以抓住重點,提高聽課效率。
三、指導學生養成堅持自學的習慣
自學能力是不可能自發的、自然的形成起來的,必須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培養。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我學習、自我鍛煉的機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中自學、課后復習再做作業;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即可發揮教師的主動作用又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其“自奮其力,自致其知”。并使他們的智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使學生真正獲得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宓家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