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實施方面的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并運用于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柏克赫斯特實施的道爾頓計劃的三個原則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紀70~80年代,合作學習在美國的研究和應用已相當廣泛。
在我國,近幾年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中,人們也在反思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便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與傳統的班級教學形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新的特點,如教師權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轉變,學生主體性增強,學生不再看學生后背,而是面對面圍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學習;學生的學習任務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學生之間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向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系;評價和獎賞也由過去主要針對個體轉向針對小組為主等等。
在我班,進行小組合作時我一般注意這幾點:
1.分好小組
合作學習一般采用異質分組,即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方面的差異。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4人組成,其中一名是優等生,一名是差生,兩名是中等生。這樣異質分組的最大好處在于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讓每個人的價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發揮出團隊學習的最大成效。由于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保證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在小組中實行小組長輪流制。
2.明確任務
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先要明確學習任務與目標,用很短的時間,協調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如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等。例如,《梯形的性質》的練習:判斷“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是否正確?如果教師僅進行簡單的講解,學生學習沒有達到內化的層次,在運用時往往容易忽略而引起錯誤。若對此練習補充問題:“你認為正確請說明理由,你認為不正確請舉出反例”。組織進行學習小組合作探究。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梯形本質屬性的認識,而且也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的本質屬性的認識,一舉兩得。
3.進行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系,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差生更差。活動中,每人要各司其職。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建立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際關系。選擇和組織能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組織思維加工的活動,使學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敢于創新的個性傾向的意志品質。例如,教“一元一次方程”,設計了以下3道依次遞進的問題:①解方程:32x+24(45-x)=1800;②學校團委組織45名新團員為學校建花壇搬磚,女同學每人每次6塊,男同學每人每次8塊,每人各搬了4次,共1800塊,問這些新團員中有多少名男同學?③請你再編一道聯系實際生活的數學問題,使所列的方程與問題①相同,并與同學交流、比較。“問題①”是為了給后進生補上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而提出的,教師應進行個別輔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而“問題②”滲透了數學建模思想,為培養中等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供機會;“問題③”可以有效地提高優等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綜合應用能力。這種分層次設計可以提高優等生的能力、鞏固中等生的知識、激勵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合理評價
小組合作的學習重在學習過程,因此學習評價也以自我評價與整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只要對自己的某一方面滿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時互評也能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使學生能以正確的態度繼續學習。發揚民主,引起競爭是鼓勵合作學習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在班中,我試行了“我來評一評”活動。具體做法是:對每個小組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朗讀水平等方面進行具體的評價。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互補,在評價中不斷提高。最佳組員,最佳合作獎,最佳新獎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作者單位:江蘇江都市二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