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個方面,即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四個方面既是高中生物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導高中生物教學的基本理念。因此,生物教學應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通過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
下面是本人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一些教學方法的嘗試。
一、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通過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參與探究和討論,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
1.設計實驗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
例如,在講“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時,設計一個小實驗:一個小燒杯裝有熱水,另一個小燒杯裝有自來水;然后分別向兩個小燒杯加入一朵新鮮的紅色的大紅花;讓學生觀察實驗結果,然后進行討論。在通過討論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調動出來了,充滿探究激情。
2.設計情境式問題、探究式問題等方法,引發學生對知識產生認知需要,主動參與探究
如,講“遺傳的基本規律”時采用提問式導入課題,“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眼皮,有的是單眼皮?”“為什么有的同學父母都是雙眼皮,而他卻是單眼皮?”,通過探究性的提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討論和學習過程。
二、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索
教師可根據當前社會發生的生物事件或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觀點,然后讓學生自己確定想要了解的某一事件或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學習,體驗事件或問題的性質或規律。例如:現在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么?它們的寄主有哪些?病毒的生存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人體會產生免疫功能嗎?應該怎樣去預防這些病毒?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學生就以小組為單位確定調查項目,然后利用各種媒體查閱和收集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在這一過程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同時也懂得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社會的某些事件。
三、專題研究性活動,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研究性活動課題的選擇,可源于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生命科學的各種技術,或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實驗問題。選擇課題后,進行調查研究或進行實驗研究。如學習完“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提醒學生定期觀察小蝌蚪外形變化,四肢等各種變態發育所需要的時間。實驗完后,做出實驗報告。通過專題性實踐學習,豐富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知識面,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本人在新課標生物教學過程中開展了研究性學習教學方式的一些嘗試,力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通過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新保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