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往往通過重復機械的訓練來形成學生的計算技能,這使得學生對計算產生了“厭惡”情緒,計算的正確率得不到提高。而我們的新課程標準又賦予了計算教學新的教學內涵——生活的氣息。這使得計算教學不僅要關注計算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精神,更應關注學生的與人合作意識及學生的情感體驗等。但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卻沒有起到很好的主導作用,不少學生對算理模棱兩可,計算錯誤率偏高,速度也大大的降低了,這顯然不是課程改革的本意。那么,計算教學該何去何從,怎樣做才是最有效呢?
一、在發現中學習
有人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是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師在計算教學中,就應當精心設計,讓學生帶著自主探究的態度去學習,主動地發現并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簡便計算中,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整數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發現其中的奧秘。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是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教學中,我先出示128×3+72×3,讓學生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再將題目改成12.8×3+7.2×3,激發學生去計算。算好后,引導學生去觀察這兩道算式的不同處及相似之處,你從中發現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能主動地去觀察、去比較、去發現。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不斷探究,從中得到啟發,因此,主動發現了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奧秘。
二、在生活中感悟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當運算意義以生活場景呈現時,可以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簡單易懂,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去理解和建構知識。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又是計算教學的歸宿。我們教師應努力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提供有利機會,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探究數學和運用數學。
我們的教材中,計算例題的呈現方式一般都比較單一,而且有些生活場面離學生地生活較遠,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應深刻地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材進行恰當的改編,以豐富例題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計算學習。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對例題進行了改編。三年級一班的學生準備一次講故事比賽,幾位班干部來到了文具店買獎品。文具店里的貨架上陳列著各種文具。買些什么文具?哪些貴?哪些便宜?它們相差多少呢?再將所有的單價改成以元為單位,又該如何計算呢?教師用去文具店買獎品的生活情境引出小數的加減法,使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教師這樣的有意創編,使原本抽象的計算法則變得生動起來,使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由此可見,我們在計算教學中應重視將計算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進行教學設計。
三、在活動中激趣
說教授課是學生最易失去學習興趣的接受方式,也是最易破壞學習氛圍,使師生雙方得不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我覺得可以創設“玩”的情境,讓學生既獲得“玩”的樂趣,又使知識得以鞏固,還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開展國
(1)開火車活動
低年級的小朋友比較喜歡玩車,因此,在練習口算時,可以多采取開火車的形式。“開火車”練習面比較廣,且富有兒童情趣,小朋友們都非常感興趣,參與性也極強高。
(2)組織比賽活動
中年級的孩子少了一份天真,多了一份積極。在練習計算時,多采用比賽的方法進行。中年級的孩子總是非常要強,不論做什么事,都想爭個第一。在比賽中,他們會以比平時多幾倍的精力去準備,所取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現象善于利用,會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更有激情。
(3)自編自算活動
高年級的學生又多了一份成熟,在練習計算時,教師可激發學生多采用自己出題的形式,讓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加強,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一些易出錯的題型。讓學生自編自算,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四、在對比中理解
有些學生進行加減計算時,總是不考慮單位,不管碰到什么樣的題目,兩三個數一加減就好。因此,很多學生就形成思維定勢。例如在小兔請客這一課教學時,小兔先端出2盤20個蘋果,而后又端出3盤30個蘋果,問共有幾盤?共有幾個蘋果?算式是2+3=5(盤)20+30=50(個)我們在教學這類計算教學時,應進行比較訓練,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避免思維上的定勢。只有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計算的算法,才可以加深對算理的透徹理解。
五、在錯誤中提高
“嘗試與錯誤是學習的基本形式。”正說明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應明白學生犯錯是自然現象,但要引導學生在錯誤中吸取教訓,以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都知道,學生的計算錯誤總是層出不窮。尤其是一些極微小的錯誤,經常出現,卻屢教不改。這時,不得不引起教師的重視,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錯誤,如何避免呢?我認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計算習慣是關鍵之筆。因此,做到錯題時,我會放慢速度問學生:“認真檢查,你這題哪里是不對的?”學生先是一愣,接著就會聚精會神地去檢查,直到找出錯誤之處才肯罷休。都說要舉一反三,為此,我會再出類似的題目讓學生去練習,直到能靈活正確地計算為止。長此以往,我發現學生的計算習慣有所好轉,而且計算能力也在逐漸地提高。
總而言之,縱觀目前的計算教學,我們既要繼承傳統計算教學的寶貴經驗,更要冷靜思考計算教學對學生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游戲活動,進行多元化的整合,以最優化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的學習情境,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