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和諧、思維活動積極活躍、課程標準這三維目標達成度高,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課堂教學中,學生認識水平不同,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會照顧到全體學生,使教學活動一次成功,這就是效率。教學要出效率,不但要指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方法,而且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教師的怎樣教和學生的如何學尤為重要,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
一、轉變理念,不斷掌握新的教學方法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每個老師都要大膽地解放思想,銳意創新,用新的教學理念統領課堂教學改革,使我們在以往課改的基礎上邁進更大的一步。
二、課堂教學的準備要充分
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對所教學科的標準要心中有數,三維目標要非常明白,只有目標明確教學才能有的放矢;要充分地備教材。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主要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才能為下一步的教學設計打下科學的基礎,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流暢。
三、改變課堂教學觀念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者的適當引導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進行,但教者的過多引導有時也會阻礙學生擴散性思維的發展。教者一定要把握好課堂上師生角色分配的這個度。這就決定了老師應該而且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教者決不可以以自己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的解讀,決不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學生。相反,教者要鼓勵學生自己感受,讓學生擁有自己的獨特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要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看書、自學,然后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四、要有選擇性指導
要真正提高教學成績,其實質就是對差生、后進生和潛力生不拋棄不放棄。優秀生、尖子生學習基礎好、方法好、學習的執行力強,不需要老師太多的關注,而中、下游的學生,知識基礎差、漏洞多、方法落后,更需要老師的幫助。
只要轉變教育理念,強化服務學生意識,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強化后勤服務,體現以人為本,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做到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課堂的學習效率一定會提高,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