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文質兼美,圖文并茂,插圖在課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學生學習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文。教師如何做好插圖教學?
一、充分認識各類型插圖的教育功能
一是識字釋詞型的插圖,具有看圖識字的啟蒙功能。這類型插圖多出現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對于初入學的兒童來說,具有極其有效的啟蒙作用。由于初入學的兒童的認識能力的局限,對于漢字的這種抽象的字形、字音、字義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兒童就可以借助認識實物圖形,即可識字。
二是多幅連貫的連環型插圖,具有揭示句段的誘導功能。這類插圖多出現在看圖說話的練習題中。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文章的閱讀分析,理解句、段的含義,是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形象思維,對于有的句段或較淺顯的詞句,也不容易理解,待閱讀句子后,再對照課文中的插圖進行分析,句意就變得簡單淺顯了。
三是看圖學文型的單幅插圖,具有揭示課文中心的點晴功能。如看圖學文《坐井觀天》《從現在開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等等。這些課文的插圖,圖意就直接表達了文章的主要部分,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在分析文章時,重視了插圖在這方面的作用,就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學習、概括分析的能力。
四是寓圖以道型的插圖,具有德育功能。課文插圖不經意中覺得它是為了點綴課文,是文章的裝飾,其實它都是根據課文內容精心編排設計的。圖以載道,結合課文講解,可直觀、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的教育。
二、如何做好插圖教學
第一,教學生學會觀察插圖的方法,做到“看”“說”結合。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要讓學生了解圖的大意,用圖上畫“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培養說話的完整性;第二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品質,培養說話的深刻性;第三步,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或先人后事,先主后次,從左到右等,培養說話的條理性。
第二,圖文對照,理解課文的方法,做到“圖”“文”結合。有課文單單看圖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或單單讀讀課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難點。教師必須把看圖和學文結合起來,才能深刻理解課文。
第三,憑借插圖,啟迪思維的方法,做到“看”“想”結合。思維是學生智力因素的核心,沒有思維的智力,僅僅是一種本能行為。因此,教師憑借插圖,啟迪思維是教學的本質。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求異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三大特征進行訓練,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第四,憑借插圖,發揮想象力的方法,做到“想”“創”結合。在人的各種能力中,想象力是最神奇的。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推想插圖中未出現的內容,為學生開辟想象的廣闊天地。用故事引路,誘導學生想象,待學生進入情境后,教師進一步引導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
作者單位:貴州省福泉市馬場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