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臭”字,很多同學會情不自禁地掩住鼻子。因為同學們很自然地會想到帶著“臭”字的詞語:臭味相投,臭不可聞,臭氣熏天,臭名昭著。也許你還會想到臭烘烘的糞便、臭雞蛋、臭水溝……這個“臭”字真不討人喜歡,難怪同學們都避而遠之。
其實,“臭”字還真有些冤枉。在它誕生的時候,命運不至于如此“悲慘”?!墩f文解字》中是這樣表述的:臭,禽走,臭而知其跡者,犬也。意思是說禽獸逃走時,狗聞一聞就知道它的蹤跡。大家從“臭”的字形上就很容易理解了,上“自”下“犬”,和《說文》的講法相吻合。因為在甲骨文中,“自”就寫成人的鼻子的樣子,后來的“鼻”字也是從“自”字添加而成的。所以,“臭”字誕生時,并不是這樣遭人唾棄的。
早先“臭”字表示氣味時,可是指香噴噴的。例如:乳臭未干,指的就是奶香味沒有退盡;《韓非子飾邪》中“聞酒臭而還”,這里的“臭”指酒香。《周易系辭》中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說出來的話像蘭花一樣芬芳。最有名的莫過于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句了。這里的“臭”就是指濃濃的酒香啊!
到了后來,“臭”字表示香味的意思逐漸被淡忘,表示臭味的意思被強化,這也正是大家談“臭”色變的原因。一看到“臭”字,就想起那難聞穢惡的氣味。不僅如此,“臭”字的意思還有了擴展。表示水平低,技術差。例如棋下不好叫“臭棋”,球打不好叫“臭球”,技不如人叫“臭技”。不過也有例外的。如果人們稱一位小朋友為“臭蛋”,那可不是說你“臭”,里頭包含著可愛、淘氣的意思。
記住了“臭”字本義,你也許就不會嫌棄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