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黨說最簡單也最能印證一個人成長的東西,就是陪伴他的雜志。乍一聽到這句話,你也許會搖搖頭,但認真想想也不是沒有道理吧!
大學最后一個寒假回家,在大掃除中,看到那些被束之高閣讓灰塵鋪滿了封面的厚厚一摞《中學生博覽》時,心中頓生感觸。這本薄薄的小書陪伴我度過了從初二到高三整整5年的最美好時光。
時間回溯到5年前。初二剛剛開學的時候,在大家為了買一本《題典》、《全解》之類的學習資料而爭先恐后的時候,我卻被死黨拉在雜志擺放架前看雜志。我們兩個不約而同拿了一本薄薄的《中學生博覽》,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定價只有2.00元的小書見證了我們兩個的友誼,也見證了我在中學時代的成長歲月。
初三填寫同學錄的時候,我問同桌“夢想”這一欄要填些什么。她笑笑,指了指桌面說:向《中學生博覽》投稿,以后當《中學生博覽》的編輯。彼時兩人相視咯咯大笑起來。那是在開始步入夏天的午后陽光淡淡的教室里,大家為著不同目標而戰,有幾個好友因為成績跟不上已經向外地的高級中專學校交了申請表,也有成績突出的同學已被保送到了省重點高中。大家心里有不舍卻從不說出口。而在最后一節班會課上,死黨傳來紙條說:我想在G城也能買到《中學生博覽》吧?那樣我也就能在每次閱讀它時順便想起你。看到這樣的話,我們還是沒能忍住,掉下眼淚。
這是一段青澀歲月,彼此純純的友情散發出來的淡淡清香是那樣的寶貴與難得。如果說這些歲月是最真的,那么短短的高中三年也可以說是最難忘的。
高一,全班都是陌生面孔,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大雨將至。就在悶熱的天氣里我昏昏欲睡的時候,同桌對我說:能不能把你手里的雜志借我看看?也正是這個原因造成了近視600度的數學老師每每對每一個學生“全神貫注”在研究課題時極度敏感,也對雜志源頭的我的數學成績痛心疾首。
高二,當老師對我們說高三學生學習如何緊張、“上高三有如下火海”之時,我們卻不以為然。高二是最活躍和最會找樂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班會課上把古文翻譯成英語而笑倒一大片;可以在課本要求的調查報告中用最快速度和最優異的成績取勝;我們也可以在作文大賽上和死黨包攬前三甲;可以在臨大考前撒謊請假跑去廈門暴走3天,也因此險失前十的名次;我們也開始了大量閱讀,學會了咬文嚼字,開始記錄身邊的小事,寫大量的文字。但無論怎么樣,買每月兩期的《中學生博覽》已然成了習慣。就這樣在那個炎熱的6月末,老師組織全班同學在禮堂前的金鳳樹下照了一張大合照,高二的歡樂也在此定格,成為了過去。
高三提前一個多月開學了,我們的天空在“咻”的一聲之后被黑暗所籠罩,如暴風雨的前兆。老師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講臺上用尖銳而抑揚的聲音說,高三了,高三了啊。
是的,高三了。我們所有的課外活動全部被取消了,連唯一的班會也被聽寫、小考大考所占領。每每抬頭就是滿滿一黑板的復習提綱,要不就是一群群黑壓壓的人頭。所有的課外讀物全部自動自覺不敢再出現在課桌上,唯《中學生博覽》例外,里面短短的文字成了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
高考后,我站在5樓的宿舍看著大雨傾盆,手機里收到了三年前到G城如今即將畢業的死黨發來的短信:3年前我們為了一張紙條紅了眼,但今天陰了一天的天空最終下起了雨。我們不奢望雨后有彩虹,但終能看到雨后陽光。
是的,我們終能見到雨后陽光。謝謝《中學生博覽》,在那些歡樂的、艱澀的日子里曾有你陪伴。再見,《中學生博覽》!
510610廣東省廣州市新安學院
#1050833;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