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日子里,手機短信頻頻出現;多少時間中,QQ頭像頻頻閃動。而前幾天收到好友的一封信件,竟讓我異常感動。
淡黃的信封上,郵票安詳地躺著,清晰秀麗的字體映在我的眼簾中。我神圣地將這封信捧在手中,體味這份厚重的友誼。
在這個信息日漸發達的社會中,手機短信等電子通訊充斥著我們的交流空間,可這些便捷的交流方式,又怎能讓人深昧“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圊時,月滿西樓”的驚喜之情呢?
鋪開潔白的信紙,品一茗清香四溢的淡茶,梳理思緒,抒發感情:或發泄苦悶憂愁和煩惱;或傾吐對親情、對友誼、對理想的向往;或揮灑對美好、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恩和希望。
在寫信中體味紙短情長,在寄信中體味魚雁傳情。在讀信中體味深情厚誼,這將是多么愜意的享受啊。
當書信正帶著一種體溫,一縷墨香千里迢迢跋涉而來時,手機短信卻如煙花女子般,在剛剛發給你之后,又匆匆地發給另一個人。人們不愿“浪費”時間在紙上抒情,卻情愿自己24小時接受手機支配。在高速旋轉的社會中,我們真的沒必要鴻雁傳書了嗎?
不!寫信是一種心靈的低語,寫信是一種深沉的寄托;寫信如同赴心靈的約會,它賦予時間以意義;寫信如同河中的卵石,過了多少歲月也不會被侵蝕。
寫信與現代通訊方式相比,雖不夠方便快捷,卻更人性化,更有親切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埋藏心底多年的溫馨回憶??傆幸环N回憶讓我們感動,這便是寫信的真諦。
讓我們寫信吧!在這夜闌人靜的時候,縱身于信箋之中。一個觀念的轉折,一幅美景的描繪,一個突如其來的驚奇,都在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杜甫深知“家書抵萬金”,晏殊也會“欲寄彩箋兼尺素”。正是書信,讓我們領略諸葛亮《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節操;正是書信,讓我們飽嘗吳均《與朱元思書》中富春江畔的美景;正是書信,讓我們深味林覺民《與妻書》中的拳拳深情;正是書信,讓我們銘記傅雷家書中的諄諄教誨……
不能讓手機電腦的普及增加我們的惰性,我們可以在寫信收信寄信中收獲幸福。
最初就是最后
嚴 晗
當我寫下“最初就是最后”幾個字時,同桌小灰投來鄙視的目光,我想她大抵是沒明白我的意思。
我愿意去相信你所說的,你還是個孩子。相信你只是因為還沒有成熟所以不能為身邊的人考慮。相信你不是有意去傷害,相信你的道歉是坦城的??墒聦崊s證明,于每個人,你都這樣一種姿態。
就像一部笑劇。從始至終只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因為年輕,所以涉世未深。簡單得有些幼稚。
難過只需要一次就夠了,如果有第二次,只能說朗第一次傷得不夠深。不是不明白,只是不能坦白,只是不甘。不甘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放棄,付之一炬,不甘伊始之時的美好憧憬,醞釀成最后的一滴寒淚,黯自傷神;不甘自己就像一個傻瓜。由始至,終都是一個人的戲,一廂情愿。
但也彌足珍貴,因為終有一天,我們會長大,會成熟,會認識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會明白林林總總的事情,被世俗磨圓棱角。害怕被人看穿,變得不再簡單,學會防備,學會隱藏……而那最初的人和事也將變成一個虛幻的影子,成為最后的記憶。
我清楚,縱使我感慨萬千地寫下這些句子,于你,終究只會是一頁輕薄的文字,過目則忘。如同一杯索然無味的白開水,清清淡淡。
有人說過,在這場戲里??傆幸粋€主角和一個配角,累的永遠是主角,傷的永遠是配角。主角有他的無奈,配角有他的悲哀,故事的開頭注定有個固定的結局。誰都沒有權利去批駁誰,我們只想努力演好自己罷了。
這輩子,當一次傻瓜,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