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強調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
加強科技活動是落實新課改,培養學生獨立個性的重要方法。那么,在新課改條件下,怎樣當好科技輔導員呢?科技輔導員不僅是指導學生寫好科技論文,指導學生做一件件科技活動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啟發學生的心靈對科學的萌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技創新能力。
在此,結合本人的經驗,談幾點認識:
一、充分認識科技活動的意義,是搞好科技活動的前提。
對青少年開展科技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鞏固課堂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開展科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有利于發現科技人材,開展科技活動是落實新課改理論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開展科技活動可以加強學生道德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青少年探索身邊的科學問題,引導青少年參與創新實踐,有利于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輔導員只有充分認識科技活動的意義,才能在工作中充滿熱情,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
二、爭取領導重視,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科技輔導員不僅自己認識科技活動的意義,而且要尊重領導,向領導匯報科技活動的意義,宣傳國家對科技活動的政策,匯報本校科技活動已取得的成績,獲獎情況。匯報我校科技活動的計劃,爭取單位領導的重視。讓領導親自抓,所以成效顯著,學校幾次獲岳陽市優秀組織獎。領導的重視,對場地、經費的支持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三、加大宣傳力度,是活動成功的基礎。
1 辦好宣傳窗:每學期出刊三次,宣傳科技活動的意義,介紹國內外科技活動的動態,介紹本校科技活動的成果,把本校獲獎學生照片和獲獎證書張貼到宣傳窗中,激發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熱情。
利用作品進行實物宣傳:如組織學生參加航海競賽,把裝好的航海模型到各班展示,并組織學生在水池中試航。組織學生參加航天模型競賽,先組裝航天模型在學校操坪舉行試飛,學生覺得有趣,涌躍報名參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開好兩個會:開好班主任工作會,提高班主任的認識,科技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爭取班主任對科技活動的支持。通過班主任開好學生會,加大對科技活動宣傳力度,使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輔導員開好科技活動小組成員會,通過學生向家長宣傳,爭取家長對科技活動的精神和物質支持,讓學生主動大膽地進行活動。
四、加強學習,提高輔導能力,是科技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
隨著科技活動的發展,科技輔導員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礎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不僅要輔導學生小發明的方法,小論文的寫作要求,還要能言傳身教,實驗示范、制作示范。
為了提高自身素質,保證活動卓有成效的開展,我訂閱了《少年發明與創造》和《發明與創新·中學時代》雜志。還購置了湖南省科技活動獲獎作品選及全國科技活動獲獎作品的書籍和光盤等資料,利用節假日及休息時間閱讀這些資料,豐富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認為這是科技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
五、具有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是科技活動取得成功的精神動力。
有人認為科技活動不是學校的主要工作,又不參加中考高考,這項工作是為了完成學校任務,應付上級檢查,所以工作出不了成績,科技活動創造性事務多,并且工作起來很麻煩,學校沒有什么報酬,不必太費勁。
我認為,作為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必須熱愛科技活動,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事業心,具有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只有這樣,輔導員才會主動去找資料、想方設法找器材、認真備課、耐心輔導學生制作,自覺去做大量的工作。
農村學校條件差,缺乏器材,科技活動只能在課外活動及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如我輔導學生做“多功能圓規”,“登山鞋”“防燙湯匙”等都是利用星期天到市場上去找磁鐵、吸盤、木條、鐵釘、直尺、螺釘、湯匙、溫度計、鞋等材料,然后指導學生動手做。
六、做好物資保障,是開展科技活動成功的保證。
1 把自己訂閱的資料的重要內容,向學生推介或借給學生看,鼓勵學生訂閱這些資料,為科技活動準備必要的圖書資料。
2 開放實驗室,為科技活動的開展準備物質條件。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掌握科技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3 指導學生就地取材,利用身邊的材料,搞小制作、小發明。如用注射器、點滴管、釘子、細線,自制潛水艇模型;運用釘子、細線、硬幣、砝碼,自制簡易天平;利用鐵板、螺釘、鐵夾做“伸縮閱讀書架”。
4 進行家訪,讓有條件的家庭,自己購置一些材料,給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提供創新制作的機會。
七、注重輔導方法。是培養學生科技興趣的重要手段。
1 因材施教,誘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活動成功的保證,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科技活動的興趣,使他們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辦好宣傳窗,進行理論教育固然有效,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本校成果展覽,利用已有成果進行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自我體驗,感受科技活動的意義,感受科技活動的樂趣,從而誘發他們對科技活動的興趣。
學生興趣有了,但是他們不知從何做起,這必須給他們方法引路與信息引路了。
2 信息引路,模仿入門。科技活動對學生產生興趣又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信息引路。開展科技活動,輔導員必須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讓學生從信息中得到靈感,進行科技活動,通過反復實踐,模仿制作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果。
擴大學生眼界,根據生產生活一些物品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供信息,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出現的問題,根據最新發生的事例,提供信息。
3 專題講座,方法點撥。運用多媒體教室,讓學生欣賞湖南省及全國各地學生獲獎作品,激發學生思維,啟迪學生的創作靈感。
我利用每周一次科技活動的時間,采取專題講座,介紹觀察的方法、思維的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科技發明的方法、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進行方法的點撥。
4 集思廣益,循序漸進,群體效應。一些學生在活動中獨自探索,冥思苦想,影響了活動的廣度與深度,禁錮了思想。解決的辦法是集思廣益,循序漸進,把有共同興趣的學生,集中到一起,分析某個同學的作品,互相討論,各抒己見,找出作品中不成熟的地方,形成思維互動,不斷改進方法,發揮集體智慧,遠遠勝過一個人的力量。
如航海模型競賽,學生拼裝的模型速度不快、方向不準,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加大舵的質量,調整舵方向,航行方向就準。這樣發揮了集體智慧,達到群體效應的作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 評獎表彰,激發熱情。學校每年收集一次學生科技活動作品評獎,然后報上級主管部門評獎。出榜公布評獎結果,并發給獎狀和獎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技活動的興趣,鼓舞學生的創作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