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懷念母親》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的第二篇課文。
教學片斷1:對于“母親”,每位學生都能正確理解。本篇課文的主題是寫作者對兩位母親那種“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在上課導入時是這樣做的。
板書:母親
師: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母親辛辛苦苦撫養我們已經十多年了,那你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向大家介紹你的母親嗎?
生1:我的媽媽對我非常好,有什么好吃的東西都留給我吃,自己卻不舍得吃。
生2:我的媽媽為了拉扯我們姐弟三人,每天都非常辛苦地工作,早出晚歸,都累瘦了。(該生是一名農民工子女,她是姐弟三人中的老大,說這些話時。她已是滿眼含淚,聲音哽咽)
生3:我的媽媽對我要求非常嚴格,雙休日都不讓我出去玩,但我知道,媽媽是為了讓我能更好地學習,雖然我對媽媽的做法不滿意,但我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她是非常愛我的……
難點突破:聽了幾位同學飽含深情的發言,班上大半學生都動了感情。這時,我在黑板上寫上了“懷念”二字,讓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題,并來自己默讀課文內容,用心感受作者的一字一句。學生在默讀時,我能從學生專注的神情中看出他們是真正地在用心去讀書,用自己對母親的愛來體會作者對母親所抒發的感情。我知道,我創設情境導入課文學習的目標達到了。有了前面的基礎,再來理解課文內容就容易多了。
反思: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借助重點詞句的學習,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都能找出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頻來入夢、思潮起伏、心潮騰涌、悵望灰天、幻出”等重點詞語,也能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來體會它們在幫助作者表達思想感情時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學片斷2:對于“凄涼”,學生們能借助詞典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來體會作者的感情,但“又凄涼又甜蜜”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就說不清了。于是我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我班有34名學生,其中有10名學生是外地來此打工的農民工子女,他們有的是從幾歲就跟隨父母來此打工,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幾年后才隨父母出來的。他們雖然沒有像作者季羨林那懌離開祖國,但他們也是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比其他24名連家鄉都沒有離開過的學生多了一些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在理解“為什么又凄涼又甜蜜”時,我是這樣對學生進行引導的:
師:同學們。為什么作者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你知道凄涼是什么意思嗎?
生:凄涼是寂寞冷落、凄慘的意思。
師:那你知道作者為什么“凄涼”嗎?
生:他離開了自己的祖國。獨自一人在德國,非常寂寞,所以他感到凄涼。
師:那他感到非常寂寞,為什么又說是甜蜜的呢?(生都不舉手發言)
師!我們班有些同學雖沒有離開自己的祖國,但卻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有誰是這樣的請舉手!那你在家鄉時有沒有伙伴、同學呢?你來到這里以后,想不想他們呢?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1:想,我想到了和他們一起玩耍時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和他們之間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師:那你想到這些的時候,你們是怎樣的心情?
生1:非常高興,非常舒服。
生2:甜蜜。
師:對,甜蜜的,高興的。那你現在能理解作者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為什么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嗎?
生:作者自己獨自一人在國外,想到故國的老朋友卻沒有一個在身邊,非常寂寞,但又想到與老朋友之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又感到非常甜蜜。
師:對,作者獨自一人在國外,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但是在遠離家鄉的日子里,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絲寬心、一點甜蜜,這些牢固地烙印在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所以說作者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難點突破:這些學生在說想到故鄉的朋友時,因為有切身體會,所以說得比較動情,其他學生也都受到了一定的感染,能抓住“凄涼、甜蜜”理解了作者這比較復雜的思想感情。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時真是特別順利。在學完整篇課文后,學生都能體會出作者季羨林對兩位母親那“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之情。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地認識到課前認真、充分備課的重要性,認識到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在課前更加充分、細致地備課;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繼續注重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來理解句子的含義,讓學生能逐漸學會自己用適合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責任編輯 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