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有一些老師把分散的課文進行整合,把相同主題的教學內(nèi)容作為一個單元整體。通盤考慮,整合設計。這樣的教學有人稱之為“主題單元教學”。“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與“課”之間的聯(lián)系,往往能夠?qū)崿F(xiàn)教學目標的綜合,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配合,加快教學進度。所以贏得了許多老師的青睞。這是我看到的一個典型的主題單元教學的案例,簡介如下:
一、備課背景
通讀蘇教版教材(試用修訂本)第十一冊后,我把本冊教材歸納成幾個主題單元。其中《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愛因斯坦與小女孩》、《船長》歸為一組,主題定為《偉大與平凡》。聶榮臻、肖邦、愛因斯坦是三位不同國籍、不同領域的名人,他們本身就是以偉大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心目中的,但他們又有許多平凡的經(jīng)歷,課文中的小故事很吸引人,因為平凡事發(fā)生在偉人身上往往會折射出別樣的光彩。之所以把《船長》一課也放進來,是因為這個故事塑造的哈爾威船長也是個英雄人物,同樣迸射了偉大的光輝……
二、教后瑣記
在教學完本主題單元后,我最大的收獲是: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以項目導向的主題單元進行教學,只需要五至六課時,加上引進相關(guān)主題的課外閱讀的時間,最多只需要八課時。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案例,我想以這個設計案例為例,結(jié)合我平時所接觸到的一些進行這一方面嘗試的老師的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疑惑:
1 重視教材的原生價值還是教學價值?
新課程提倡教師要用教材教,一些老師就開始了對課文進行整合設計的嘗試,這是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但是我們對于教材的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搞清楚了么?(“所謂教材的原生價值,是指教材作為客觀閱讀對象為讀者提供的信息價值,它是被選人課本的文章在選人課本之前即有的價值;所謂教材的教學價值,是指教材作為教學材料為學生提供的如何處理信息的價值,它是這些文章被選人課本之后才具有的價值。”——李海林)從一篇單純的文章來說,當它沒有選進教材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從單篇的角度來思考的,但是,當它選人教材之后,它就成為了教材體系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就承擔了不同的使命。“不管是課程內(nèi)容還是教材內(nèi)容還是教學內(nèi)容,我們關(guān)注的,主要應該是它的教學價值。”
而主題單元教學在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的出發(fā)點恰恰是教材內(nèi)容的原生價值。誠如上面案例設計者所說的:“聶榮臻、肖邦、愛因斯坦是三位不同國籍、不同領域的名人,他們本身就是以偉大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心目中的,但他們又有許多平凡的經(jīng)歷,課文中的小故事很吸引人,因為平凡事發(fā)生在偉人身上往往會折射出別樣的光彩。”由此,我們不難看到的是教師在整合的時候所關(guān)注的還是教材的原生價值。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教材也就失去了它的例子功能了,教學價值就不能夠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樣的課堂教學和一堂課外閱讀課有多么大的區(qū)別呢?
2 教語文還是教課文?
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是課程標準,但是恰恰相反,主題單元教學恰恰是在考慮如何教教材上下工夫。通過教師的整合教材,一些教師所嘗到的甜頭是:我的教學進度很快。這個教學進度的標志是什么呢?是教材的頁碼。教材的頁碼就能夠說明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達到或者超過了這幾篇課文所承擔的發(fā)展目的了么?事實上我們都應該知道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語文教學不能夠以教材頁碼為標志,教材頁碼不是我們教學的階段目標。
主題教學設計者以為通過幾篇課文的集中示范就能夠讓學生掌握同種類型的課文的學習,而且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同樣的問題能夠解決的。這樣的想法從邏輯上是可行的,但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大腦不是計算機,他們不是通過我們輸入進去了—個程序就能夠完事的。學生的知識鞏固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形成也需要一個鞏固的過程。學習一項技能之后,學生還需要將它所學過的東西進行復習才能夠鞏固的。那種想要通過—種主題單元就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能力的做法是從實踐中來說行不通的。
3 是教化還是思想啟迪?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內(nèi)容淺顯,主題明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是讓學生從中獲得思想的啟迪。但是如果過分強調(diào)它的思想內(nèi)涵,并且將他作為重要教學目的,則會在教學過程產(chǎn)生強烈的教化沖動,從而使那些文章喪失固有的魅力。但是在主題單元教學中,我們所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操作:“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感悟的能力,他們會在確立人物特點后,去語言文字中尋找依據(jù)。”如果沒有經(jīng)過心靈的悸動,即使學生能夠用清晰的語言能夠表達出“偉大和平凡”這一主題,很可能是言不由衷,只不過是幫助老師將那個標簽再次擦亮一次。
“語文和兒童文學都不拒絕教化,但這樣的教化必須經(jīng)由生動的文字和美好的審美體驗,否則就只有令人生厭——習慣了嚴肅乃至僵硬思維方式的大人們,何時才會明白這一點呢?”可是,主題單元教學有時候恰恰是在這樣做!
寫到這兒,想起了美國的黃石公園的入口處的標語:“慢慢走,慢慢欣賞啊!”我也想借用這句話對主題單元教學說:“請帶著學生慢慢走,慢慢欣賞啊!”
責任編輯 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