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讓其養成勤動腦、動手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為了培養我校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成立了科技興趣活動小組。學生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對什么是科技創新都不太了解。為了讓學生對科技創新有初步認識,我讓學生們對已經熟悉的學校及周邊環境進行調查,看看大家最關注的話題是什么。
接著,我又利用雙休日,帶學生去到緊鄰學校的穿紫河觀察。只見河水渾濁,即便入冬了仍散發出難聞的臭氣。
穿紫河整改是常德市各級政府關注的民生工程,我和學生一起制定了一個“還原美麗穿紫河”的活動計劃,并對整個工程的清淤、引水、綠化做了全程的跟蹤報道。
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走訪了紫橋小區的居民,并倡導大家一起參與保護環境的活動中。如今的穿紫河已是常德市的一大亮點,兩岸種植了各種四季常青的樹木,來常德觀光旅游的人都會來這游玩。
學生們親眼見證了這一巨大變化,在活動過程中增長了不少知識,特別是對環境上的保護,已深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如。學生再也沒有帶零食進入校園,見到校內外地面上有垃圾,也會主動撿起來了。我們的“還原美麗穿紫河”社會實踐活動還獲得第27屆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市級一等獎,受到了領導的高度評價。
在這期間,活動小組的同學不僅學習成績沒落下,反而增長了不少課外知識。所以,我們又增加了一些研究課題,如,大家制定了“文明禮儀伴我行”,“參與體驗、快樂成長”,“將環保進行到底”系列活動,在學校內開展了“交通禮儀”活動。
我還把常德市交警大隊的指導員請進教室,給學生講解“交通安全知識”,讓學生了解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之后,學生們自己制作了交通手冊,上面有他們自己寫的交通宣傳語。如:紅燈停,綠燈行,斑馬線,莫貪玩,安全走到街對面等。在全省交通月活動中,就連省、市交警的領導都被我們的活動吸引過來。參觀了活動小組制作的大型交通宣傳畫報,觀看了我們拍攝的“交通禮儀”光盤,欣賞了學生創辦的“交通禮儀”手冊、手抄報。
除了交通禮儀,學生們利用休息時間,在學校、社區宣傳“社會禮儀”、“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等等。如:“洗手間內講禮儀。文明程度見高低,駐足排隊走沖洗,無人門開用時閉,講究衛生樹公德,公廁形象要樹立。”“掛號排隊守秩序,配合醫生問病情。探視病人選時機,時間不宜太長久。潔凈空間常保持,愉快心情不可丟……”
學生們還去到周邊學校,進行了“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問卷,把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制成圖表,把所學的數學統計知識運用到活動中,真正體會到了學有所用。
為了讓人們更加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小組成員們做了一些“將環保進行到底”的活動。在節假日,我帶領他們一起來到常德詩墻公園、步行街,進行“保護母親河”的宣傳,倡導大家不要去水上餐館就餐。這~活動提案,對常德完全禁止水上餐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并在湖南省第29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活動類一等獎。
縱觀近幾年各項活動的開展,我認為,對學生進行科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很重要。學生只要有好的點子,就應給與肯定并大力支持。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一瞬間就有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教會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一旦發現可以改進的地方,就要鼓勵他們敢于親自動手去做。
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如果我們能真正做到這些,相信學生一定會以飽滿的熱情,為科技創新增添無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