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我校校情,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實現我校“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基,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辦學理念,創辦人民滿意的創新型學校。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很久,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部因素。
在現行的中小學教材,無論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甚至語文、英語學科中,都含有大量的科技教育內容。
但在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往往只是瞄準那些考點,講現象、講識記、講計算,缺乏挖掘教材深層次的知識聯系,缺少組織對所學知識的實踐活動,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在生活、生產實際中應用知識的匱乏現象,這實際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結合目前我校學生的狀況,我認為,在各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應用的啟發教育。即將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甚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者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打破學生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2007年6月,吉林市“節水在我身邊”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在我校隆重舉行,我啟發學生把物理學中的有關知識與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聯系起來,從中挖掘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內容。后來,學生們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了一系列精彩的節水趣味小實驗:
1.由柳博文、班藝婷兩位同學制作出“巧取蒸餾水”實驗,該實驗利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幾種物品,巧妙地將生活中的污水進行蒸餾,取得潔凈的水,既方便,又經濟實用。
2.由元吉、張欣或兩位同學制作出“過濾污水”的實驗,將生活中廢棄的飲料瓶充分利用,做成簡易有效的過濾生活污水的過濾器,他們還給此過濾器起了一個很有個性的名字——“一‘夫’當關”。
3.王婷、趙澤宇兩位同學利用不同液體密度不同、浮力不同的物理原理,將不同密度的液體在一個杯子中制出五彩繽紛的分層現象;王麒霖則利用該原理設計了“葡萄干的‘沉浮”’實驗。
這兩個實驗不僅向人們介紹了相關的物理學原理,同時也寓示出水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以此號召大家節約水資源。
4.楊淼、邢宇欣兩位同學利用液體表面張力及凸透鏡的物理學原理,設計了“奇妙的水滴”的實驗;李俊杰、杜鑫同樣利用液體表面張力的物理學原理,設計了“指過留痕”這一有趣實驗,這兩個實驗都向人們寓示一滴水的重要,號召大家節約每一滴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5月17日,由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吉林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以“節能減排,愛我家園”為主題的科普活動日的展示活動中。二年七班的八名同學代表我校向全省人民展出了這些精彩的趣味小實驗。
實驗一經展出,便吸引了眾多市民和省市領導以及新聞媒體,吉林省副省長陳曉光親自觀看了實驗,還不斷地詢問。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其間,有多名同學被多家新聞媒體采訪。
而元吉、楊淼兩位同學研制出的“自制家庭型簡易節水、凈水裝置”在吉林省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了二等獎。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不僅牢牢地掌握了相關的物理學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成就感、滿足感,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他們頭腦中逐漸形成。
二、移花接木。
現在,很多學科的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間有著絲絲屢屢的聯系,如果巧妙地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引進本學科里,輔助教學既提高了教學效果,也進行了相關的科技教育。
例如:在一般人眼里,樂高機器人與生物學是毫不相干的,可是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我曾多次利用樂高機器人的積木來激發學生興趣,讓積木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非交互式的教學既用眼睛看,用腦思考,卻不能動手操作,這樣的結果是學生不能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不利于知識的鞏固。久而久之使學生喪失了對應學的興趣,轉而去死記硬背,從而造成對知識的難以理解。
要想在教學中突破難點,首先要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這已經成為當前各理科都面臨的問題。
我利用我校擁有的樂高機器人資源,把樂高機器人引入教學中,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教學中,將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充分有效地調動起來進行交互式的多邊教學。結果,一個原來只能用圖片或動畫片演示,而無法親自實踐的教學難點,被學生輕易而且興趣十足地突破了。在進行生物學科教育的同時,無形中,科技教育已經深植在學生的頭腦中。
三、對學生進行科學、嚴謹、多樣化的科技教育。
對于學生來說,科技教育僅存在于學科滲透中還遠遠不夠,要有專門的科技教育課。使他們明白一些科普知識,同時體會科技的科學性、嚴謹性,對此絕不能走形式,應付了事,否則會給學生留下一生難以彌補的缺撼。
另外,科技教育的內容方式應多樣化,不應單一,否則也會使學生失去興趣。
我此前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領著學生們分別進行了益智活動(利用我校益智活動資源)、營養的調查、飲食安全的活動、蜂蜜的研究、對清水綠帶的調查、水果保鮮中vc的變化實驗、家用電器節能試驗等等活動內容,每一個活動都激發起學生們的興趣,都圓滿地完成了科技教育任務。
在科技教育的設計方面,應是集知識積累、技能培養、探究性學習融為一體的科學普及活動。這樣一來。既能為學生們提供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也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
具體操作起來就是:先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材料,并適時地加以點撥,及時抓住學生閃爍出的任何一點智慧的靈光,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就感、產生自信心。并引導、鼓勵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清、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達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實現自我價值、學會學習、自主發展的目的。
事實證明,我的這種設計取得的效果很明顯。
自2005年起,我輔導的學生參加國家及省級青少年科技大賽,共有6人榮獲國家級獎項,82人榮獲省級獎項:其中省級一等獎24人,22人獲省級二等獎,36人獲省級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