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如何對待學生的錯誤,是批評、懲罰,還是心情平靜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自制改之。出發點不同,態度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前者結果有兩種:一是學生畏懼懲罰,暫時改正了錯誤。二是學生畏懼懲罰,改正了錯誤,可心理卻憤憤不平。甚至形成與老師對立的情緒。因此,面對學生的錯誤,老師的做法是尊重·寬容·信任: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如何才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呢?下面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淺談如下:
一、巧用幽默,冷靜對待
以往一旦發現學生犯了錯誤,我便非常生氣,因此,在處理矛盾時總帶著批評、指責,用命令的口吻讓其復述事件經過,說出自己的錯處。這樣,學生或者氣憤地講述,一副全然不怪自己的語氣,有的甚至當著老師的面還能吵個不休。或者干脆閉口不言。這樣,不但不利于解決問題,還會使老師更加生氣,造成惡性循環。所以,當發現學生犯錯誤時,我們不妨換種形式,如:
一次,我正在批改作業,夏朝倫、朱松兩人滿面淚痕,目光中充滿了憤怒、委屈的走了進來。我一看有夏朝倫,氣憤之火驀地升起。他一貫我行我素,比較個性,幾次試圖和他溝通,但都以失敗告終。我知道,這樣的學生不能硬罰,只能說服。于是我壓住怒火,保持平靜,放下手中的筆,關切地問:“呀,這是怎么了,怎么這么傷心?”他們誰也沒回答。我一看便猜之,定是課上打架,數學老師讓其來得。于是,我一笑故作輕松、不解地說:“如果打架能讓我們心情高興,這仗打的值,可如今你倆都很傷心,那這仗打的還有什么意思,不如不打。你們認為呢?好了,都消消氣,把你們的委屈向老師說說,看這淚流得值不值?”這時,他們目光中的憤怒減少了許多,可仍誰也不說話。我沒有催促,而是耐心安慰道:“別傷心了,消消氣,把苦訴一訴,今天老師當個裁判,看誰的委屈大。”我以期待的目光等了近十分鐘。讓我驚喜的是,夏朝倫開口了:“我錯了,都是我的錯。”雖然語氣有些生硬,但我很高興。緊跟著朱松述說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剛才課上數學試卷發下來,朱松沒考好,夏朝倫便譏諷他。朱松氣得掄起拳頭,兩人便打了起來。朱松的語氣中充滿了委屈。可最后卻說了一句:“我也有錯,我不該先動手打他。”這時,他們各自都平靜了下來。我又平和地說道:“大家都是朋友、兄弟,對待事情應寬容大度,如果認識到自己有錯,勇敢的向對方道個歉、握個手,然后還是朋友。”由于顧于面子,他們誰也不開口。足足又沉默了五分鐘,終于,夏朝倫又主動說道:“對不起。”雖然語氣仍有些生硬。可朱松怎么也不肯說出“沒關系。”我沒有堅持,讓他先回教室。
二、耐心誘導,消除不平
從夏朝倫的語氣中,我看出他并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對朱松的傷害。加之朱松沒有原諒他,我怕再激起他的不滿,便把他留了下來。我先讓他坐下,然后很平靜地與他交談起來:夏朝倫,老師今天看到你主動認錯,主動道歉,特別高興。它讓我認識到你是勇敢的、是位真正的男子漢。剛才,朱松沒有原諒你,我們來分析下原因就可以原諒他了。當在我分析下,他認識到朱松雖然認真學習,但成績依然不理想,這本身就是他最痛苦的事情,自己再來嘲諷他,更是對他雪上加霜時,便說道:“張老師,我去向他道歉。”說得是那樣的誠懇。我以信任、贊許的目光望著他,讓他回到教室。
下課,我偷偷地發現,他走到朱松跟前再次向他道了歉。朱松也大度地說道:“沒什么,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再說,我也有錯,也請你原諒。”一股欣慰的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
從此,夏朝倫個性的毛病改了許多,有時,還主動與我談心。我真想高聲對所有的老師說:“相信學生、尊重、寬容、信任學生,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懂事、可愛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