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涉及的素質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這個目標就是教育者預期的教育成果和規格。中學德育教育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對中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文明習慣奠定基礎。因此,加強德育教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要求,也是社會環境和中學生心理發展的要求,英語作為語言學科也應責無旁貸的承擔滲透德育教育的使命,在教學中各種素質的培養,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全面發展。
一、堅持主題原則,注重形象體現和與情感激發
英語課的思想教育的內容在于通過描述具體的形象和傳遞某種道理或暗示某個結論,所以在借助課本的語言文字或創設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感情和情緒的感染,往往這種教育并結合了情理教育更深入人心。在課文《Is money so important?》中通過一個男孩抱怨父親沒有能給他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就覺得父親是無能的,通過日常生活中小事,影射了當代孩子的心理缺陷,盲目地去攀比,更不懂得報恩。在這篇課文的講解中,注重了情感教育,聲情并茂的語言及恰當運用了語文中的朱自清的《背影》,很形象地告訴了同學們,錢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親情比世界的任何一件東西都寶貴。加拿大是個發達國家,但大多數的富有人不是拿錢去比拼,而是塌塌實實地去生活,去珍惜生活給他們帶來的情感美好。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享受這個美好世界的機會,所以我們應該要學會報恩,通過這篇文章,既融入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而且也讓學生懂得了親情的重要,學生在英文的語言文字中深得德育熏染。
二、抓環節,搶機遇,滲透德育教育
現行的教材多為“廣選型”英語的在于結合了聽說讀寫的特點為主線,品德教育也滲透在了語言文字中,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有機滲透,安排了實施了其強大的教育功能。例如針對時事的《Beijing,2008》雖然它是在描述的北京申辦奧運會所做的努力,及北京的諸多變化,所以在講解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同學們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去評價我們的祖國,把中國的強大及贊揚我們中國人民的聰明和才智等諸多因素貫穿于教學中。
三、德育既豐富于課堂內也要延伸到課堂外
德育教育是做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主線,英語課堂教學形式是靈活的,能通過師生的雙方信息交流次數和學知識、想問題的獨立性都強于其他學科,而德育教育是具有立體性的,所以課堂外的德育教育的延伸也是很重要的。廣闊的社會天地就是英語教學的延伸,開展課外活動,了解時時事,收聽廣播,收視電視節目,觀古今,看世界,活躍學生思維,受到思想啟迪,同學之間舉辦信息交流,讓同學們進行愛民族及社會問題、環境問題的英語口頭表達、思辨訓練和實際操作。這樣課堂內外結合,相互促進,就能共同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借鑒,培養學生的“關心”情感,關心他人、集體,家庭,關心國家的命運,關心整個宇宙,選擇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為總之的人生之路,樹立遠大理想,明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特點的信息觀、時間觀效益與競爭觀念,做社會的創造者。
作者單位:河北省棗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