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學在高職幼教教育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被公認為是培養幼教基本技能最有效途徑之一,能培養學生嚴格、細致、準確,有毅力、有計劃、愛護公共財務等工作習慣和作風,也為幼師今后工作的實際運用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幼師 美術 教學
一、幼師美術教學概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術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方面越發顯得重要,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念,提高其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幼兒教育知識所有教育中最基礎的教育,對兒童健康成長和住過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而幼師美術
教育又關系到如何培養合格的幼兒美術教師的問題,因此,上好高質量幼師美術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意義非常重大。
二、幼師美術教育現狀
1.老舊的教學觀念和落后的教學
方法
因教學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傳統教學觀念上仍舊是美術教學就是傳統知識與技能,活動場所僅僅限制于教室,教學內容限制于教材。教師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視技能與技巧的訓練,而且輕視美術理論的學習;只重視教師的示范演習,輕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
2.片面的教學目標和單一的評價標準
受應試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幼教美術教育方面往往忽視美術學科的探索和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審美觀的培養。美術教學評價只強調技能技法,評價方法往往是學生完成作品,教師一人給予評價,因此,評價方式、評價人都是單一的。
3.限制的主觀條件和教學設備的欠缺
職中美術教育的發展有兩大制約。一是主觀方面的。即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識落后和師資隊伍力量的不足。二是相應的教學設施欠缺,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缺乏。
三、提高幼師美術教學具體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突出幼師特點
幼教學生畢業后面向幼兒園,對兒童進行基本的美術教學,如掌握基本的繪畫知識,美工技巧等。因此幼教美術的教學的內容選材要貼近生活,廣泛、實用,與生活密切相關。課時的多少都應該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性。如:編織在幼兒教學中用的較少,那么課時應少,只要學生了解和基本的操作即可,而素描、色彩、折紙、剪紙等,則做重點,課時要多,講解仔細,學生反復做,要學生學得通透。
2.上好美術賞析,課內課外結合培養審美意識
美術欣賞課是幼師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它可以全面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不應僅僅局限于美術課堂,而應體現在學生日常生活的許多時刻和許多方面。作為美術教師可以將美術課堂教學與課外美術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意識這一目標。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
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美術教學特別是手工課中應努力設計好教學每一個環節,讓學生產生興趣,學得主動,樂意去做。
以手工課為例,老師應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性教學變為學生的小組練習,同時學生手工作品的互評活動。在演示性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傳授某種手上的制作步驟,而且在此活動中開發學生思路,拋磚引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
4.結合教學培養目標專業,引入實用美術
高職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必須立足于它所特有的培養教育目標,創建以應用為主要目的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實際技能,為以后就業奠定堅實基礎。這樣就把實用美術的課程引入教學當中。
使用美術課程中,學生應該學習“色彩搭配的原理與技巧”,“幼兒園環境設計”等內容,向學生講述嬰幼兒為什么喜歡顏色鮮艷的色彩,如紅色和黃色,而再大一些的孩子,色彩的喜好為什么會有所轉變,也知道兒童對色彩的喜好是本能的反應,如果家中的環境缺少陽光,便會喜歡黃色;如果是沒有看過草木的孩子,就會被綠色吸引。學會這樣的知識,學生在今后工作中,可以運用到幼兒的教具制作中,也可以運用到幼兒園的環境設計中。
5.課堂情景演練,師生互化角色
職高幼師專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確定的,這就要求學生進入社會職場后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在幼師美術課堂上,老師可和學生進行情景演練,師生互換角色,使學生較早地適應以后幼兒教學生活,積累教學經驗,以免以后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亂了陣腳。不論學生表現如何,老師都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正確的指導,增強學生自信心,為以后真正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教育研究.2006
3.馬雪萍.中職幼兒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顧平.美術教育學導論.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四川雙流縣通江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