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借助適當的手段將教學計劃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的過程。學生、教材、媒介、教師是課堂教學四要素。按教學活動的進程把教學分成準備、實施、評價、反思四個階段,故在教學的準備、實施、檢測、反思階段,我們以科學的態度,時刻關注到這四要素的實效性,就抓住了高效課堂的脈搏。
一、教師策略
1.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所以教師一定要尊重語言學習規律,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2.教師要正確定位自己
教師是備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對自己的定位,教師要有一個先期的考慮。
3.教師要具備一種反思意識
教學反思對高效課堂是必要的。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堅持進行教學反思,可以使教師成長得更快,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更高效。
二、學生策略
1.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設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
我們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應該有一個先期的預設,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否始終具備積極的情感,學生需要學什么、怎樣學和為什么學,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沒有了解,就無法確定教學目標的明確性。
2.接納學生的個體差異,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只有進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尊重他們的的思想,才能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個體,以一種包容的態度接納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引領他們。
三、教材策略
1.站在系統的高度整合教材
系統的高度就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始終把整體作為研究的對象,認為世界上各種事物、事件、過程是一個合乎規律的、由各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從而研究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以達到最佳的處理問題的效果。
2.對于課堂教學要呈現材料的掌握應該很熟練,達到脫稿的水準,這樣在巡視、指導,精講時才會干凈利落,不出現拖泥帶低效
由此看來,學習中下位學習相對而言最容易。因而教師在設計教材展開順序時,怎樣將我們預設的任務高效有序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鏈接,直接關系到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如果我們教學內容的呈現合理,學生對這門科目的學習就會容易些,就會產生最優的學習和保持。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第二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