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形勢下,新課程改革要求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得教材中的許多例題鮮活、有趣,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和現狀談起,以加強應用題教學為契機,倡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滲透的迫切性、有機性;重視過程教學。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推動素質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 應用題 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策略問題。
一、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是我們學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數學新課標指出:“要學生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適應社會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的基本需要。”可以說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內容和重要途徑,因為應用題反映了周圍環境中常見的數量關系,需要用不同的數學知識把實際生活和一些簡單科學技術知識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既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又初步培養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應用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用的,數學離我們并不遙遠;還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等。而這些都是作為現代社會中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的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和品質。
二、當前初中應用題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的應用題基礎薄弱
長久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導致了學生重課本、輕生活,加上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應用題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師們常常在教學中抱怨“學生應用題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實際上,很多時候并不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差,而是學生閱歷不足造成的。另外,很多學生遇到文字比較長的應用題不知道怎樣去分析,去尋找題中的數量關系,不知道怎樣把實際問題化成一個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
(二)教學方式落后、教輔陳舊
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弱,與老師的教學不無關系。長期以來,我們的老師都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和解題,不太重視實踐性活動的開展和教學,而且一些教輔資料在這方面也比較缺乏,沒有實踐性活動的專題,以及一些應用題的素材也比較陳舊,根本不能跟當今的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味,沒有用,老師又不注意引導,以致影響了應用題的教學效果,甚至對整個數學學習都產生不利影響。
(三)學生接受應用題訓練的機會較少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認為應用題文字敘述長,分析起來繁瑣費時,課堂效率不高,而應用題的解題能力又無法在短期內形成,在以往考試中所占的分數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學中分析探索過程往往一筆帶過,更是很少作為一個專題進行學法指導。學生接受訓練的機會少,自然解應用題的能力只能一直處于低水平的狀態。
三、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探索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持久動力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能接近數學。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2.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許多人認為,學那么多數學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實上,數學的應用充斥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實踐是諸多脫節的,新教材在這方面有了很大改進,這也是向數學應用邁出的一大步,比如線性規劃問題就是不等式組的一個應用。教學中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和魅力,從而熱愛數學。最后,要鼓勵學生去攻克力所能及的數學問題,使其在發現和創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數學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數學研究的過程中,充滿了成功和歡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教學過程中滲透應用題的教學,加強應用題訓練
要提高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一定要在課堂上多滲透應用題的教學,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加強數學知識應用的滲透,適時地切入應用題的教學,加強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更多的接觸應用題訓練的機會。其實,我們現在用的新教材,已經很好地注意到了數學的應用性,在講每一個知識點之前,都先結合現實應用提出問題,也就是先以應用題開頭提出問題,引出懸念,然后才講新知識。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訓練解應用題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教師一定要注意在這一教學內容上的引導。以應用題的形式引出要學的新知識切忌提出的問題太復雜,讓人很難理清頭緒,這樣既達不到訓練的目的,更談不上有引起學習新內容的興趣了,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圍繞各種數學知識的應用,從簡單到綜合,逐步深入。
(三)重視過程教學,培養學生“建模能力”
建模能力是數學應用能力的核心,學生的應用題能力差,最根本還是建模能力不強。怎樣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可只展示結果,更應重視展示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分析探索問題,教會學生思考,例題的教學是關鍵。在初中階段,常見的數學應用題模型有下面幾個:建立方程(組)模型、建立不等式(組)模型、建立直角坐標系、建立函數模型、統計型問題、建立三角模型、建立幾何模型。教師可以分別進行專門練習,特別是在初三復習時,進行系統復習總結很有必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應用題的教學不容忽視。作為數學教師,應依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精心安排,認真落實優化應用題教學,始終著眼于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應用題將促進素質教育,學生素質也將會在應用題教學中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翔.數學教育的價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2.端方林.應用題中的數學建模舉隅.中學數學教與學.2007.8
3.羅小榮.循序漸進提高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中學數學教與學.2004.12
4.盧云通.中學數學學習生活化實施過程中應處理的三個關系.中學數學教與學.2008.9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楓橋東一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