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上好科學實驗課,就必須精心準備實驗材料。只有在得力的助手、固定的材料員、學生的適當配合、材料的提前亮相以及材料的分批分發和材料的雪藏等方面做全面的有結構的材料準備,學生才能很好地進行觀察實驗,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實驗課 必須 準備 材料 觀察 探究 提高
作為科學老師,要想上好科學實驗課,沒有充足的課前準備無異于無米之炊,沒有充分的課前準備,科學探究就無從談起。要吸引學生的眼球、大腦和手腳,必須有東西讓他們可以操作、去進行實驗,在實驗中進行科學探究。而要進行實驗就必須要有實驗材料,課前準備實驗材料就成為科學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活動,只有精心準備實驗材料,才有可能指導學生進行好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一、要有得力的小助手
為防止準備材料來不及,在每個班級中要配備兩位得力小助手,小助手必須在上實驗課之前,就趕到實驗室,或課前根據老師安排的時間到實驗室幫助老師一起準備實驗的材料,盡可能準備得充分但也要盡可能縮短材料準備的時間。下課之后,幫助老師一起整理實驗材料,將實驗材料歸檔并送進儀器室,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助手對于實驗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就都非常清楚了,提高了小助手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工作能力,發揮了小老師的功效。
二、要有固定的材料員
在小組合作實驗中,負責實驗材料發放的人是材料員,材料員的角色可以適當固定,而且可以選擇學習相對弱勢的學生,讓他們去負責小組實驗材料的分發和回收,也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一段時間訓練后,這些差生對科學實驗就會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就不至于使差生們有被遺棄或者只是一個看客的孤單感覺,從而也有效地提升了全班實驗的效率。
三、要有學生的適當配合
很多材料可以來源于學生的準備。比如三年級學習《空氣的重量》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帶氣球和粗細均勻的木條。這更需要我們以一個單元為單位提前梳理,哪些材料可以通過學生力量來完成,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到時間帶來,很順利成章。我們現在很多時候,由于準備匆忙,沒有從一個整體的角度考慮,往往火燒眉毛了再去尋找和準備,自己找不到,學生來不及準備,就耽誤了教學的進程和效果。要求學生準備材料,一定要給學生一個非常清楚的要求,不能是想當然或者泛泛要求,這樣往往會造成材料的重復和不合格現象。辛辛苦苦叫學生準備過來,結果不能使用,一則是浪費,二則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不尊重。
四、要有材料的提前亮相
為了防止學生過分新奇,在分發材料后動手實驗之前,教師可在講臺上亮相,甚至可以向學生先介紹器材的名稱以及用法,也可以適當地讓學生用手先行接觸接觸,消除對材料的神秘感,把注意力轉移到教材上來。比如在教學《空氣有重量嗎》一課時,學生沒見過托盤天平,對此非常好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動手操作,提前講解使用的要領。
五、要有實驗材料的分批分發
針對實驗的不同,材料可以采取分批發放的形式。而且,一個實驗完成,相應的材料不再需要時,必須要求回收到原來的位置,養成良好的從哪里拿整理放回到哪里的良好實驗習慣。比如在學習《水和食用油》中,當比較誰輕誰重時操作完之后,老師就應該把玻璃杯收回,再發試管進行驗證木條在哪種液體里上浮和下沉。一旦忘記回收材料,這些材料將成為很多學生的玩具,于是,實驗到底研究什么,研究到哪里,再也不是他關心的內容。即使你再提醒和要求,也很難將其注意力拉回。
六、要有實驗材料的雪藏
有些實驗因為學生比較熟悉或者一點也不熟悉,在有時候需要對其雪藏,不雪藏,學生會根據其生活經驗,干擾實驗的進程和實驗的解釋,如碘遇淀粉實驗中,若將碘提前暴露給學生的話,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碘中,可能會到處亂點,這樣會嚴重干擾整個教學。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材料的準備。沒有準備好材料,學生能很好地進行觀察實驗是不可想象的。只有準備了充足的有結構的材料,學生才能很好地進行實驗,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孟如鳳.《小學科學課中實驗材料準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學論文專題管理
2.《如何上好科學實驗課》.教學研究.
新課程改革與實踐.第2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大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