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高中數學探究式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我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問題破疑”式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破疑”課堂教學模式指從問題出發,緊緊抓住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引導學生進入探究式學習程序,創造性地、有效地解決問題,并且用引發出新的開放性、發散性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結果。簡而言之,即為“始于問題,終于問題”。從總體情況來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從成績上分析,實驗班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明顯提高,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過程中首次出現了過程性目標,如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
二、培養了學生科學精神和研究能力
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不是一個數據或指標,是一個隱性結果。通過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生真正了解到科學探究的艱辛,從而培養了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孜孜不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的學生深有體會地說:“雖然我們的課題研究還只停留在表層,但我已經學到了不少新的東西,特別是了解科研的過程。我現在知道了科學的發現往往就從你身邊開始,在生活中,我們應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能提出疑問的人,才會主動去思考、探索問題,去解決問題。”
三、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換言之,學生初步具備了一種數學的眼光,能夠識別存在于數學現象或者日常的、非數學的現象與問題中的數學問題或者數學關系,并將它們提出來的能力。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對探究式學習在課堂上的實施給學生提供了思考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了解不同方法的形成主要來源于對問題的認識角度不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了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有自由表達自己解決問題思路的寬松氛圍,有與同伴交流的機會……那么他們就是從事一種“開竅”的活動,這將有助于發展其創新精神。
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對于學生而言,這里所說的反思是一種較為初步的要求,其目的只在于讓學生了解反思的含義,經歷反思的活動,初步認識到反思所帶來的好處。因此,我們在將探究性學習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就有意識地關注了這一目標。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多問一些:想一想,你是怎樣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的?然后,在回顧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分析自己思維過程中的得與失,并總結經驗。因而,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接著問一些:想一想,你為什么沒有能夠得到問題的答案?你獲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接下來,就側重于對經驗的反思和條理化。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再問:這個(成功的)方法還能夠在哪些條件下有效?在其他情形下,怎樣修改這個方法就可以使得它仍然有效?這個問題之所以沒有能夠得到解決,主要原因在哪里?
探究性學習是給學生造疑,并引導學生解疑,它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揭示現象的本質,它的開放性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鼓勵了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了學生將書本知識死背硬記而抑制了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它創設的學習情景,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科學探究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也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希望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績!
作者單位:河北省豐潤車軸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