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算機教師的發展現狀
教師是計算機教育的實施者,是普及計算機教育的重要保證,他在計算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8個方面:規劃組織作用、課程教學作用、教材編制作用、資源建設作用、教學評價作用、總結研究作用、合作競爭作用、榜樣激勵作用。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看出,計算機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必需找準認清自身定位,勇于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嶄新角色:終身學習者、學生學習的導師、同事、師生間的合作者、新課程的執行者、設計者和開發者、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者。
(一)專業能力方面
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欠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顯得無所適從,不能將自己的知識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教學效益較低。這跟計算機課程是性質特殊的新興學科,尚無可資借鑒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必須靠教師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和提煉有很大關系。另外,計算機教師的科研成果尚不豐碩。
(二)計算機教師專業化水平
由于目前我國高校還沒有設立計算機教育(學)專業,現在從事計算機教育和計算機課程教學工作的主要是教育技術學專業、計算機專業或者其他相關專業(如信息電子等)的畢業生。而這些專業并沒有專門開設有關計算機教育學方面的課程,因此他們走上教學第一線后,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計算機知識扎實一些,操作技能熟練一些,而對于計算機學科的教學以及計算機與其他學科整合的理論、特點、方法和模式等,同其他教師一樣。許多學校為了追趕形勢,大搞表面化的計算機教育,沒有師資,就“趕鴨子上架”,讓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或者轉行,在有些學校,計算機教師甚至是由學校的行政人員來兼任的,其專業化水平可想而知。調查表明,“準科班”出身的計算機教師約占58.5%,轉行教師達到了41.5%。可見,計算機教師專業化的提升任重而道遠。
(三)教師培訓
計算機教師培訓不到位,專業發展無保障。教師計算機培訓應包括三種類型,一是對一般學科教師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培訓,二是對其他專業的轉行教師的入門型培訓,三是對專職計算機教師的進修和提高性質的培訓,對不同類型的教師應有不同的培訓要求。當前一般學科教師的計算機培訓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而后兩類教師的培訓關注度不夠,或者培訓檔次低,或者沒有特色。這樣一來,專職從事計算機教育教學的教師就被剝奪了進修和提高的機會,其專業發展失去保障。
二、計算機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和專業能力
計算機教育及其課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計算機教師相比其他學科教師有著更高的職業要求。
(一)計算機教師的知識結構
一個合格的計算機教師至少需要三種知識以確保完成計算機教學的基本任務,即計算機領域知識、計算機教育學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知識以及有關學生的知識。
1.計算機教師必須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的基礎可以保障其他專業知識的獲取和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專業理論知識是計算機教師專業知識的一大支柱,比如,教育傳播學、現代教育技術、信息網絡管理等等。
2.計算機教師必須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比如,計算機基礎、Windows操作、Office應用、數據結構、微機原理、程序設計、多媒體課件開發與輔助教學、動態網站建設與開發、計算機維護與維修等等。因此,計算機教師要對這方面及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比如電子科學、技術科學等等。
3.計算機教育與藝術密不可分,圖形處理、文字編輯、動畫制作、網站建設、多媒體素材集成,無不體現作者的審美情趣;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情感的培養,也需教師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
(二)計算機教師的專業能力
計算機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才能開展好計算機課的教學和課程建設、促進計算機教育的應用。
1.計算機教學能力。教師有效地開展計算機教學,必須具備多種基本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多種媒體教材編制能力、資源利用能力、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這幾大教學能力可以說是計算機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推而廣之到其他學科,也應該成為所有教師在應對信息化教學都應具備的能力。所以,計算機教師只有將其有效內化,同時提升一個檔次,達到更專業的水平,方可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2.促進計算機應用能力。開展計算機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其應用(其中主要指計算機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計算機教師應該具備相應的能力,在實現這一目標過程中起到核心作用。
三、總結
隨著計算機教育的繼續普及和深入,師資來源成為關鍵問題,我國對于專兼職計算機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全國對計算機教育的師資將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計算機教育專業化的課題已經越來越引起一些研究者的關注,但是許多問題尚未澄清,不夠明確。所以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前途光明而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河北省藁城市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