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后,再進行解釋與應用。為了獲得較好的直觀感性認識,動手實踐,實際操作,模型演示,自主探索與交流,數學實驗室,數學活動課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模式,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將更有益于學生的思維。那么,實驗課到底能給學生帶來哪些好處呢?
一、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驗課的主要特征是:(1)活動具有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和自我評價。(2)過
程具有實踐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會獲得直接經驗。(3)個體具有創造性。每個學生都可以大膽地進行想象、思考、摸索和創新。(4)形式具有多樣性。不同的內容可以選取恰當的方式,這樣由于實驗不受智力因素及環境基礎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參與實驗過程,感受動手操作的樂趣,因而也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例如“為你班的黑板報設計一個刊頭”,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可以利用“平移的性質”,也可以利用“軸對稱的性質”或者“中心對稱的性質”,當然也可以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或者線條來設計。總之,設計風格與圖案,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與發揮,這樣,就能使每一位同學都愿意積極參與,最終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愿意投身到數學學習中去,萌生興趣,提高積極性,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二、利用實驗,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對于數學來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方法是數學的行為,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它反映在數學教學內容里面,體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數學實驗采用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把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在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就是人們對數學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的進一步概括和抽象,是對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本質體現,從而了解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優化解題策略。例如:“用兩個全等的直角邊長為3和4的直角三角形,讓其一邊重合,可以拼成幾種不同的四邊形,其中最長的對角線的長度是多少?”在這個問題中,除了可以讓學生感受親身經歷、實際操作、拼圖的游戲外,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通過問題的解決,既認識了分類思想,也了解了轉化思想及方程思想,這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實驗不但學會了數學,還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提供有力的基礎。
三、結合實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這就要求數學教學要重視同社會生活的聯系,關注人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因而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將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以增強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而數學實驗是能夠將學生引領到生活中去的,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形,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真正地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從而增強學習的動機和學習信心。如在學習二次函數最大(小)值時,可設計一題“有一根長度一定的繩子,怎樣才能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長方形?”在直角三角形的應用時,組織學生利用自制平板儀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測量教學樓的高度;在學習多邊形時,組織學生用形狀、大小相同的一種或幾種平面圖形鋪地板等等。這樣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覺得學習有趣,更能較深刻地認識到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激發出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
筆者在教學中時常運用數學實驗,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覺得學習不僅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希望大家能一起嘗試,共同開拓數學實驗課的無窮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銅山縣房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