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動學生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努力激活課堂,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學新課標第二冊第十六課《要下雨了》,我有意選擇一個要下雨的日子學習。課上,我叫所有孩子走出教室仰望天空,對他們說“孩子們,請你們仔細觀察天空,并把你們看到的記在心里,等會兒告訴大家,我要看看誰觀察得最細心。”哪怕是在室外,沒有胡鬧的聲音,個個仰起可愛的小臉。我心里也有幾分快樂。走進教室很快就安靜下來了。“孩子們,剛才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呀?”小手如雨后春筍。劉妞說“老師,我剛才看到燕子都差點兒挨著我的頭了,我以前很少看到燕子飛這么低的。”“你有一大發現,真不錯。”我表揚道。“老師,我剛才還看到了生物園池子里的魚啦!還好像在吐泡泡呢?”陳楠說:“老師,我看到天黑沉沉的,是不是要下雨了啊?”我微笑著答道:“孩子,那是要下雨了。”他疑惑地坐下了。我趕緊抓住時機板書課題《要下雨了》。指導學生讀課題,然后說:“孩子們,請你們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寫了哪些和我們剛才看到的情景一樣?”此時,學生讀書的熱情高漲,都想在文中去找到自己看到的情景。看到學生認真讀書的樣子,讓我感到特別愉快。
二、因“趣”利導,激發學習熱情
熱情與興趣都是學習積極性的心理成分。每個人都是只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小學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欲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為現實性。我在教學新課標第二冊《松鼠和松果》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講故事——讀故事——演故事——談故事(談體會)。“你喜歡文中的小松鼠嗎?為什么?請說說你的想法。”這樣,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激情并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三、激發想象力,培養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充分發揮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多方推測、假想、尋求新設想的思維方式。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學生就會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在了解了《烏鴉喝水》的課文內容后,我這樣對孩子們說:“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你們一定還能幫烏鴉找到更多更好的辦法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著。有的說:“可以找一根吸管像我們喝娃哈哈那樣,就能喝到水了。”有的說:“烏鴉可以把翅膀當作手使用,將瓶子抱起來喝。”有的說:“烏鴉可以把旁邊那些草摘一片下來,制作成一把小勺子的模樣使用。”還有的說:“找塊大一點的石頭將瓶子砸爛,反正烏鴉又喝不了好多水呀,流出來趕緊喝點也就夠了。”聽著孩子們的想象,我格外開心。
榜樣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運用課文中的典型人物,為學生提供榜樣形象以達到人文統一的教學目標。如學生了解了司馬光,《稱象》中的曹沖,王二小等人物后,這些主人翁的形象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還能把這些榜樣精神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融入學習和生活中。
作者單位:河北省行唐縣上閆莊中心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