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校物理實驗教學應根據專業培養要求的實際,結合專業課的知識要點,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著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達到物理實驗教學服務未來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職業學校 物理實驗 教學改革 探討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物理課在職業學校不同專業課的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隨著社會要求更多動手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國家加大力度發展職業教育,這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在當前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器材在有限的課時內,使教學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職校學生的就業技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一、創新實驗理念,改進物理實驗教學方式
職校物理教材內容包括力、熱、電、光、原子物理五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對實驗教學有相應的要求。如果按照職校現有的條件與課程設置要求,相當多的實驗根本無法進行。這樣,也勢必影響學生的能力與水平提高。因此,物理教學實驗的方法應作相應改變。一是采取多層次、多形式的自主實驗教學方法。如通過定期開設現代物理知識講座的辦法,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索各種物理現象背后的奧秘。講座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把枯燥、抽象的知識轉化為貼近現實生活中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實例。又如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發生在身邊的許多有趣的物理現象,感悟出物理學的無窮魅力,力求實現學以致用。筆者在《電工基礎與實訓》課關于用機械式模擬表測量直流電阻教學時,只是提出實驗注意事項:(1)測量時要選擇合適的量程;
(2)指針在刻度線中間或右端,讀數才能比較準確。放手讓學生自主比較實驗的結果,學生們通過具體的數據計算、對比,自主地攻克了疑難點,充分發揮了物理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二是結合專業特點,突出實用性的教學內容。物理實驗教學開展前,教師應深入了解所教班級所開設的專業課中涉及的物理知識,適當增、減教學內容,真正做到為專業課教學服務。如家電、電子專業,電磁學內容對他們來說顯得比較重要,所以教師一開始就在實驗內容的處理上把電學部分優先進行,做到與專業知識同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電子專業則相應減少熱學中的部分實驗內容,同時增加熱敏、光敏傳感元件和收音機接收原理的實驗。
二、實驗內容與所學專業結合,實現知識與能力自主遷移
不少職校生認為物理難學,主要原因在于他們不能運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和解決實際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學以致用,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與熱情。為此,物理教師要在設法提高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實現與其專業技能要求的有機結合。因為專業課的特點,只注重相關的理論運用,對理論闡述不多,所以物理實驗教學應充分發揮其實驗優勢,為專業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提高做好對接。如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用一個線圈和一個靈敏電磁表G,把它們連成一個閉合回路。然后再出示一個條形磁鐵,此時讓他們注意觀察靈敏電流表G指針的偏轉情況即產生感應電流的情況。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產生感應電流的因素如磁鐵或磁場是否運動與靜止、有無磁場的存在、磁場的強弱等。通過實驗,學生們從具體的過程中歸納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的一般結論,為以后學習交流感應異步電動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又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串、并聯電路”的理論與電路圖的分析、實物連接以及電路出現故障時的故障排除等結合,使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有機結合,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三、注重實驗主體參與,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職業學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生產實際需要的各類藍領甚至灰領型人才。因此,畢業的學生必須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只有通過加強實驗課教學,也才能實際提升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物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職校的物理實驗一是要相對減少理論課的內容,增加實驗操作課時。傳統物理教學注重學生對物理原理、規律的掌握,但知識要化為能力,才能實現教育的目的。職校物理教學要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就要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做到“少而精”,即物理理論教學應以學生所學專業的“必需”、“夠用”為標準,有的放矢,保障教師有足夠的課時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保證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二是要以學生實驗操作為主,教師在講臺上的演示為鋪。教師要把動手實驗的機會讓給學生,自己只在其中作適當的指導與點撥,從而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一舉多得。如教材上設立的很多小實驗:驗電器、小電鈴、搶答器、簡單收音機、可調光的臺燈等,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組裝。又如在學完“串、并聯電路”之后,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參與學校電腦機房的線路改造工程,在實戰中領悟與提高,為將來參加電工考證打下基礎。三是加強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結合專業班的特點,將實驗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將實驗的地點由實驗室擴展到相關工廠車間,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培養未來工作的技能。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職業中心校